01

一份见面礼

昨晚,万科突然发布公告称,公司第一大股东深圳地铁拟向公司提供28亿元股东借款,借款利率为年化2.34%,低于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的1年期LPR。


谁也没想到,深圳国资精英入驻接管万科的见面礼,这么快就到了。

说实话,对于有息负债规模超过3000亿元的万科而言,深圳国资借款28亿元不过是杯水车薪,因此也只能算作是一份“见面礼”。

钱虽不算多,用意却很深远。

这笔钱,更像是深圳国资喂给资本市场的一颗“定心丸”,让市场看到“我们不会让万科倒下”。

当然,再细品,其实还能看到深圳国资更多的用意。

比如28亿元贷款的利率只有2.34%,远低于市场上的贷款利率,这是个只有优秀央国企专享的利率水平。

因此,这次的输血,更是一次示范——银行们看好了,以后给万科贷款的利率也别太高了

不过,资本市场似乎不太满意于深圳国资28亿元的“见面礼”,第二天一开盘万科A就先跌为敬了。

或许,这笔“见面礼”,也让资本市场看到,深圳地铁远没有外界传闻的那么财大气粗。

事实上,在炸天团看来,深圳地铁出手救助万科,背后的动机更像是一场不得不为的“自救”行动。

02

国资逻辑

曾记否,2017年,在“宝万之争”的后期,深圳地铁强势杀入,以约664亿元的高昂代价陆续收购了32.43亿股万科股份。

在当时,这被视为一笔划算的买卖——地产龙头加上城市基建运营商,看起来颇有战略协同的意味。

然而,现实却并不如预期美好。

截至目前,据财新估算,这笔投资的亏损总额超过330亿元。这不是小数目,更不是一笔可以轻松忽略的“账面波动”,而是一颗悬在深圳地铁财务报表上的“定时炸弹”。

风险还不止于此。

据深圳地铁披露,截至2024年9月末,深圳地铁持有的万科股权账面价值占其总资产的约13%。

一旦万科的经营情况持续恶化,这部分股权及关联应收款项很可能面临减值风险,进而导致深圳地铁的总资产贬值。

不仅如此,这几年深圳地铁自身过的也并不好。

作为城市基建巨头,深圳地铁肩负着轨道交通建设与运营的重任,资本支出规模庞大。数据显示,从2021年末到2024年9月末,其资产负债率从48.58%上升至57.55%。

这意味着,深圳地铁本身也正承受着越来越大的融资压力。

继续为万科输血,无异于“雪上加霜”。

但不输血,问题可能更大——万科要是倒了,不仅意味着这笔巨额股权投资血本无归,还可能进一步打击深圳国资的市场形象与信用。

因此,春节前后,深圳国资强势入驻万科,实际上是一次“押注未来”的选择。

首先,这是在自保。

如果让万科自生自灭,深圳地铁的财务压力只会更大。与其坐等巨额投资减值,不如主动出手,帮助万科稳住局面,至少可以缓解投资亏损风险。

其次,这是在维护深圳国资的整体形象。

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国资对于企业的托底能力已经成为市场信心的重要支撑。如果万科这种行业标杆企业崩盘,无疑会对市场造成严重冲击,也会影响深圳国资体系的信誉。

简单而言,救助万科,对深圳地铁而言不是一场选择题,而是“不得不打”的硬仗。

03

大变局

深圳国资的强势接管,对于万科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炸天团试图从万科内部、外部、行业等多个角度找到一些答案。

首先,万科管理风格将大变。

万科一直以职业经理人制度闻名于业界,但这次,深圳国资派出了一支“国资精英团”接管核心管理层。

辛杰——这位深铁集团的掌门人,直接接替了郁亮,成为了万科的新一任董事长。

与郁亮这样深耕市场的地产老手不同,辛杰的履历表更像一份“国资管理范本”:铁道出身,懂基建,更擅长资本运作与资源整合。

这背后的信号不难读懂:万科已经不再是那个自主经营的混合制企业,它已经彻底成为国资体系下的一环。

从派遣人员的职级和资历来看,深铁显然没有给万科“特权”。相反,这更像是一次“辈分教育”——再牛的地产公司,在国资体系里也是新人。

更微妙的是万科职业经理人团队的命运。他们会不会被清算,能不能安全落地,目前都还很难说。

尽管目前的调整只波及了高层,但内部管理风格的转变必然会波及到基层。

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万科员工,尤其是中层与基层,恐怕已经在暗自揣测自己的职业前景。

其次,万科的债权人松了一口气。

如果说深圳国资强势接管万科,最开心的是谁?

那一定是债权人。

据统计,万科目前对金融机构的负债规模超过3000亿元,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短期借款以及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等。尤其是今年万科就有9只境内外债券到期,总规模达215.9亿元。

如今深圳国资强势接管万科,显然就是给债权人一个大大的安心。万科前几天的债券价格回升、股价上涨,其实已经说明了一切。

对于万科的供应商而言,幸福也溢于言表。

据统计,万对对供应商的负债规模高达2489亿元,主要为应付账款。此前由于担心万科的资金链断裂,不少供应商已经开始放缓合作步伐。

如今,深圳国资的介入,显然能够稳定供应链合作关系,让万科的项目得以顺利推进。

再次,对于万科销售端也是个好消息。

最近这一年,万科债务问题频频成为热门话题。

对于已经购买万科房子的准业主而言,担心万科会如恒大、碧桂园一样出现大量烂尾、延期交付等问题。

而对于已经屡被市场教育的购房者而言,已经形成一个思维定势:能买央国企的,绝不买其他。尤其是万科债务问题,更让许多购房者对万科的房子退避三舍。

万科不断下滑的销售数据已经佐证了一切。

很显然,现在有了深圳国资的强势接管,无疑也是给购房者吃了一颗“定心丸”。

相信万科的销售端也会不断强化一个概念:万科是国资。

最后,一个行业的三好学生被救了,影响肯定是全行业的。

万科过去很多年以来,都是行业标杆,然而,现在连行业标杆也出问题了,说明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危机并未解除,而是继续恶化中。

而深圳国资下场救助,其实也是高层希望房地产行业止跌回稳的信号。因此,深圳国资的这次出手,或许会成为一个示范案例,为其他地方政府提供“教材”。

但问题在于,万科本身太特殊了。它是行业标杆、它有很多优质资产、它的大股东是国资,他是000002。

因此,眼下这种救助模式,只能说万科是那个被救起的“幸运儿”,对其他房企是缺乏可复制性和借鉴意义的。

04

生死裁判

以上,炸天团谈了这么多,从深圳国资为什么要下场,再到国资下场后对万科带来的变化。但其实,谈的也大都是短期影响。

真正决定万科能否从国资接管的“手术台”上重新站起来,还是市场本身。

市场好了,皆大欢喜。

否则,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关注 大爆炸 好运 大爆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