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网2月11日讯 两会期间,青岛市人大代表、青岛求实职业技术学院董事长、青岛求实科技集团董事长林夕宝接受记者采访,他围绕海洋食品、夜间经济、共享农业、低空经济及物流行业五大领域存在的短板,提出系列创新性建议,为青岛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海洋食品业:打造品牌+科技+安全“三位一体”发展模式

林夕宝表示,青岛市海洋食品业存在缺乏知名海洋食品品牌,品牌效应低,企业没有形成品牌优势;海洋食品产业加工转化率低,核心技术力量薄弱,不利于产业的长期性可持续发展;海洋食品产业产业链不够完整,缺乏相应的安全标准,相关服务配套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

为打造海洋食品强市,他建议首先着重打造全国知名品牌,以海洋、安全、优质为切入点,打造青岛海洋绿色、特色、优质食品品牌;其次,加大科技要素的作用,提高核心技术,提高海洋食品产业的加工转化率,促进海洋食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科技要素的作用,注重科技投入,加强产学研结合,有针对性地进行食品设计和开发,提高科技含量和竞争力;最后,从原料源头到终端产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建立完善的服务配套,完善海洋食品产业相关产业链。

食品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是涉及多个经济领域的永恒的命题,政治、经济、民生意义重大。林夕宝表示:“我们需要从更高的层面审视和把握海洋食品产业的战略意义。要打造海洋特色强市,我市应该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为打造海洋食品强市提供保障,为产业长远发展保驾护航。”林夕宝如是说。

夜间经济:创新驱动,激活城市“夜活力”

林夕宝提出,青岛夜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消费模式同质化,创新性不足;文化挖掘不足,夜间文化体验场所少;季节性影响明显,冬季夜经济不景气;交通与停车问题突出,安全与噪音等问题,限制了夜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为了推动青岛夜经济的持续发展,林夕宝认为,需要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和优化,推动夜经济的创新和升级。

一是完善政策体系,优化规划布局。继续出台和完善夜间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明确夜间经济的发展方向、目标和重点任务。结合青岛的城市发展特点和资源优势,科学规划夜间经济的空间布局;二是拓展夜间消费领域,创新夜间旅游产品。进一步拓展夜间消费领域,积极引入文化、体育、教育等多元化消费业态。三是挖掘地方文化特色,提升品牌影响力。青岛在推动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为进一步促进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须深入挖掘地方文化特色,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打造具有青岛特色的夜间经济品牌。四是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质量。五是利用科技手段提升体验,推动业态创新。利用AR/VR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为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创造一个多维的沉浸式环境。

共享农业:构建城乡融合“青岛模板”

林夕宝表示,尽管青岛市在共享农业领域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但在推动青岛市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中,仍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比如农民参与度不高,部分农民参与热情及动力不足;共享农业在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方面的潜力尚未充分挖掘;受限于农民自身的知识水平,农业生产数字化进程相对滞后;共享方式相对单一,缺乏地域特色的共享农业等。”

于是,针对上述挑战,林夕宝提出加强政策扶持与引导、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区域特色共享农业、扩大城市优质资源的共享等建议,旨在为青岛市打造共享农业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青岛模板”提供参考。

低空经济:抢占新赛道,释放“天空潜力”

青岛市作为山东省的经济龙头城市,近年来在低空经济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根据青岛市发布的《青岛市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青岛市正抢抓低空空域改革、密集创新和规模应用发展机遇,加快形成低空经济新质生产力。城阳区依托原流亭机场及周边完备的载体配套资源,聚焦打造低空装备适航测试基地,并已与多家企业和科研机构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同时,青岛市还规划了多个低空经济提升区和试验区,旨在构建完善的低空经济产业生态。

林夕宝发现,在加快发展低空经济产业过程中,仍然存在产业链潜能尚未释放、应用场景有待扩充、特色板块不够突出等问题

因此,他提出,当立足前沿赛道发展,攻关重点优势领域,聚焦未来场景,推动低空新型飞行器研制;协调市域资源整合,推动区域特色发展,“云”上解码,引导数智基础设施建设;拓深需求供给模态,赋能多元场景建设。以技术为内核,创新应急救援服务模式。

物流行业:AI赋能,打造“智能物流枢纽”

《青岛市“十四五”物 流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青岛初步建成全国主要的国际物流中心,巩固枢纽地位,实现立体衔接、协同发展、产业融合,打造活力包容的营商环境,构建领先环保的物流体系,初步建成示范区和综合型物流枢纽城市,引领畅达物流网络,驱动海洋经济圈,构筑协同联动的物流枢纽,为黄河流域提供高效、智能、绿色的物流通道。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物流需求的增加,特别是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青岛市的物流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针对目前青岛市物流行业还存在智慧物流人才匮乏、设备起始投资高等问题。林夕宝提出“以人工智能促进青岛市物流行业转型升级”的建议。

首先,实现智能设备开发和应用。“青岛市可以引进先进的物流设备,如智能化仓储系统、智能搬运机器人、无人机、无人车配送等。这些设备可以提高物流效率,减少人工成本,并提供准确、可追溯的物流操作。”同时,应用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引进与培养专业人才、进行政策支持和创新激励等多措并举也将有效促进物流行业转型升级。

林夕宝表示,青岛需以创新为引擎,统筹优势资源,在五大领域实现突破性发展,为城市能级跃升提供持久动力。“通过政策、科技与市场的协同发力,青岛必将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标杆城市。”他信心满满地说道。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