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把淡水河鳖投放到大海里的事情吗?!
视频来源:广东网友@简单生活
2025年2月7日,广东珠海一位网友@简单生活,用视频记录了香炉湾渔女神像附近,出现大量死亡甲鱼的事情。
退潮后的海滩上,不少甲鱼翻着肚皮集体躺平,有的伸长着脖子,有的四脚朝天,已经全部挂掉。
从现场画面看,这些甲鱼多为中华鳖(俗称河鳖),属于典型的淡水生物。它们被抛入海水后,因渗透压失衡而脱水死亡,相当于被活活“腌死”。
看到这一幕,拍视频的网友忍不住吐槽:“谁把甲鱼放到海里,这点常识都没有吗?”
我们来看一看,在这片海滩上,至少散落着十几只死掉的河鳖,好似一个“甲鱼坟场”。这个季节的温度虽然不高,但有些河鳖已经腐烂,看样子已经死去一段时间。
据拍视频的作者透露,这些河鳖,是有人放生到大海中的。
另一位当地网友“老吴Pro”,也证实了这种说法。
这位网友称:前几天刷到有人放生下去的,同时放生的还有黑鱼,泥鳅……
由此看来,这又是一起因常识不足,而胡乱放生的案例。
把河鳖投到大海里,真是一起“黑色幽默”!
但凡上过初中的人,应该都知道甲鱼是淡水生物,把它们放生到海洋里,这究竟是在干嘛?
网友们看到这么多死掉的河鳖,也忍不住要吐槽两句。
“无知真的太可怕了!”
“淡水龟(鳖)放海里,佛祖看了直摇头……”
对于此种缺乏常识的放生行为,网友们看了既生气,又感到无奈。
这些被放生的河鳖,不但没能渡劫,反而落了个“暴毙”的下场。这场黑色幽默背后,折射出的却是当代社会令人揪心的生态认知断裂。
究竟是谁,在导演这场放生闹剧?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龟鳖往往被视为灵物,放生大鳖更被赋予“积德延寿”的象征意义。因此,选择放生河鳖、乌龟的人往往较多。
但是,许多人盲目追求“仪式感”,却连物种习性都懒得了解。比如:冬天放生导致鳖类冻死,将温室养殖鳖丢进野外加速其死亡,甚至错把入侵物种珍珠鳖当“神龟”放生。
而这次,又出现把河鳖送进大海的闹剧。
在这场闹剧的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叫卖“放生专用鱼”的小贩、明码标价的“功德放生套餐”、组织百人放生活动的“福报旅行团”,甚至包括一些热心的放生者,都可能是这个链条上的一员。
上游:养殖场专供“放生特需”,鳄龟幼苗当草龟卖。
中游:甚至有一些中介,专门提供代放服务。
下游:职业捞鱼人蹲守放生点,现捞现卖形成闭环。
在《大智度论》中,有“诸余罪中,杀业最重;诸功德中,放生第一”的教义。但今天的很多放生活动,其实已经异化成一场荒诞的表演,背离了放生的本意。
放生成了一种形式,一部分放生者不关心放生对象的死活,只管放,不管生!我们不得不思考: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为何一些“反智行为”反而愈演愈烈?
放生本是善举,但当我们连放的是什么、往哪放都不知道时,这份善意有可能演变成为一场生态灾难。下次想"积德行善"时,不妨先打开手机搜索一下,放生的物种需要适应什么样的环境,再去放生也不迟。
网络图片
看着广东这处海湾上死掉的河鳖,我突然想起《西游记》里那只驮唐僧过河的老鳖。要是它知道后世有人这么“超度”它的徒子徒孙,怕是要气得把唐僧师徒都掀翻到河里面。
当然,我相信大部分放生者的心态都是好的,这种“把河鳖投到大海里”的行为只是少数。真心希望此类闹剧,别再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