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Cloud
审校|阿娴
这种被称作“河怪”的鱼,你知道是什么吗?
图源:NZTODAY RV Lifestyle
这是新西兰长鳍鳗,是新西兰特有的一种淡水鳗鱼。英文名是New Zealand longfin eel,学名为Anguilla dieffenbachia.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它们看起来有些可怕,因为它们能长到2米,身子黑乎乎又黏糊糊的,还能在草地上蠕动,深入内陆爬到人们房屋后的小溪里,不仅吃植物还能吃小鱼或小鸭子,能活到100岁……
研究人员拿起一条雌性长鳍鳗。图源:Lindsay Hawke
长寿的巨形“河怪”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鳗鱼之一,新西兰长鳍鳗出生时的体长只有1毫米,但成年后最长可长到2米,体重最重可达40千克。
它们的平均寿命为35~52岁,有的甚至活成“百岁老鳗”。与许多其他鱼类相比,这些体形庞大的长寿鱼类生长较为缓慢,新西兰长鳍鳗每年只增长15~25毫米。不过,栖息地类型、水温、种群密度、所处年龄和食物供应等因素,都会影响它们的体形大小和生长速度。
通常而言,雌性比同种雄性鳗鱼长得更大,成熟年龄更晚,寿命也更长。最大的个体一般是雌性,据称可重达50千克,年龄能超过100岁。
它们一般不咬人,除非感觉到威胁。被咬过的人表示不是很疼,就是挺吓人的。图源:fs.fish.govt.nz
在世界上其他地方,只有两种淡水鳗鱼能达到新西兰长鳍鳗这样的体形:一种是澳大利亚的长鳍鳗,一种是我国也有的鲈鳗(俗称花鳗鲡、鳝王)。
不同于这两种身上有斑纹或斑点的淡水鳗,新西兰长鳍鳗的颜色很深,多为深棕色或黑色,非常罕见的情况下还会出现金色的长鳍鳗。之所以会出现金色,是因为长鳍鳗身上的深色色素流失,黄色色素因此显现而出。
金色长鳍鳗,图源:Mike Joy
会爬,能爬上瀑布
长鳍鳗不仅会游泳,还会攀岩。鳗苗(幼年阶段的鳗鱼)可以逆流而上,爬出水面,在潮湿粗糙的表面蠕动,通过表面张力吸附在岩壁上。
它们甚至能爬上水坝或瀑布。据称,有的长鳍鳗能爬上高达20米的瀑布。人 们也曾看到鳗苗攀爬到43米高的垂直表面。不过,当它们长到12厘米左右时,可能是因为它们太重了,表面张力此时不管用了,它们就“失去”了攀爬能力。
除此之外,鳗苗还会在陆地上穿过湿润的草地,仅在一个夏天,就可以向内陆迁徙130多千米。通过皮肤呼吸,它们能够在陆地上“行走”长达2天之久!因此,它们可出现在新西兰各地、各种海拔高度的河流和湖泊中。
向左滑动查看会攀岩的小鳗鱼,图源:Jacques Boubée
在淡水中,长鳍鳗是顶级捕食者,是杂食者,依靠非常灵敏的嗅觉捕食。根据可获得食物,长鳍鳗会吃植物也会捕食昆虫、蠕虫、淡水小龙虾等其他水生生物,偶尔也会吃小鸭子。捕食活动主要在夜间进行,白天它们常藏身在缝隙中、原木或巨石之下。
不过,在白天,它们也很容易被食物(尤其是肉)给吸引出来。有的猎人在溪流中给猎物开膛剖肚时,曾差点被突然出现的长鳍鳗吓死。
很多新西兰人还会把鸡蛋打入水中,来“引鳗出洞”,还有人甚至用薯片就成功了!
当面对比自己大的猎物时,它们会像鳄鱼一样用“死亡翻滚”来撕咬猎物。图源:《河中巨怪》(River Monsters)
只繁殖一次,然后就死了
在秋天(南半球的4~6月),成年鳗鱼会离开新西兰的河流和溪流,长途跋涉到南太平洋的海域产卵。科学家推测产卵地靠近汤加,具体地点可能位于非常深的海沟。到目前为止,人们还从未观察到长鳍鳗的产卵情况。
当它们到达目的地时,雌性会产下数百万或上千万个卵子,这些卵子由雄性受精。雄性鳗鱼如何使卵子受精目前也是一个谜。随后,这些成年的鳗鱼就会死亡。
受精卵会浮到水面,孵化成非常扁平的、叶状的透明幼体,它们很小,直径只有几毫米。这种透明的小小鳗鱼会随着洋流漂流,历时十几个月,最终到达新西兰的海岸。
当到达新西兰的海岸时,幼体会发育成 透明 的“玻璃鳗”。接着,它们从海洋进入河口,向上游迁移。 进入淡水后,它们身体的颜色慢慢变深,变成细长的、蠕动的鳗苗。聚集成群的鳗苗纷纷逆流而上,花上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寻找自己的家。
玻璃鳗,图源:Gregory Watkins-Colwell
在自己的淡水家园里,长鳍鳗会生活几十年甚至是一百年,直到听到繁殖的召唤。当它们准备迁徙到产卵地时,它们就会开始“变身”,例如头部会变得更加细长,仿佛一颗子弹,眼睛也会变大,以便在在弱光下有更好的视力,腹部会变成银色,好让自己在捕食者面前更隐身。
在向海洋的产卵地迁徙时,雄性大约是25岁,雌性则是35~40岁。人们在内陆见过的最大长鳍鳗通常都是年老的雌性,它们性成熟较慢,而且不知道为什么,它们并没有迁移到海里繁殖。
长鳍鳗的生命周期,图源:Te Ara The Encyclopedia of New Zealand
数量在下降
在过去,长鳍鳗是毛利人的重要食物来源,捕获后通常会进行风干或熏制,保存起来以备冬季食用。此外,它们还是毛利文化和身份的重要象征。
但如今,新西兰的淡水鳗鱼大多为短鳍鳗,长鳍鳗变得较为稀有。
新西兰有两种本地淡水鳗鱼:长鳍鳗(上)、短鳍鳗(下)。
长鳍鳗鱼之所以得此名,是因为它的上鳍(背鳍)比下鳍长。而短鳍鳗的上鳍和下鳍长度相近。 短鳍鳗不像长鳍鳗那样生活在内陆。 图源:Department of Conservation, Te Papa Atawhai
新西兰长鳍鳗的脆弱性,部分原因在于其自身漫长的生命周期。除此之外,虽然小鳗鱼能够攀爬,但人们修建的水坝也阻止了许多鳗鱼在河流中自由移动;工厂排放到河流中的污水和废水也会带走水中的大量氧气,导致鳗鱼死亡或者逼迫它们迁徙;而过度捕捞、栖息地丧失和气候变化等因素也在威胁它们的生存。
图源:Downes, Thomas William, 1868-1938
现在,人们观察到的鳗鱼洄游规模越来越小了,要想见到大到吓人的长鳍鳗也越来越难了。
参考资料:
[1] Eels. Retrieved from https://www.doc.govt.nz/nature/native-animals/freshwater-fish/eels
[2] (https://www. nvinteractive. com/), N. I. On a pathway to extinction?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status and management of the longfin eel. Retrieved from https://pce.parliament.nz/publications/on-a-pathway-to-extinction-an-investigation-into-the-status-and-management-of-the-longfin-eel
[3] https://pce.parliament.nz/media/sh4f5niq/pce-eels-final2.pdf
[4] New Zealand Longfin Eel | Freshwater Fish | Auckland Zoo. Retrieved from https://www.aucklandzoo.co.nz/animals/new-zealand-longfin-eel
[5] New Zealand Longfin Eel | Freshwater Fish | Auckland Zoo. Retrieved from https://www.aucklandzoo.co.nz/animals/new-zealand-longfin-eel
[6] Tuna – working with glass eels. Retrieved from https://www.sciencelearn.org.nz/resources/423-tuna-working-with-glass-eels
[7] Hunt, E. (2021). A creature of mystery: New Zealand’s love-hate relationship with eels. the Guardian. Retrieved from https://www.theguardian.com/environment/2021/apr/24/a-creature-of-mystery-new-zealands-love-hate-relationship-with-eels
[8] MacLean, D. (2020). Teeth like sandpaper: Northland boy recounts eel bite. NZ Herald. Retrieved from https://www.nzherald.co.nz/northern-advocate/news/teeth-like-sandpaper-northland-boy-recounts-eel-bite/HYPWKTE3HEA5THZPG4QCDVWCUM
将“把科学带回家”
不错过每条有趣科学推文!
原创文章版权归微信公众号
“把科学带回家”所有
转载请联系:bd@wanwuweb.com
凡本公众号转载、引用的文章 、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因此产生相关后果,由版权所有人、原始发布者和内容提供者承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关注我们,点亮在看,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