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于黄山日报,发现今日,安徽省生态环境厅,渔业渔政管理局。

新安江黄山段首次发现刀鱼

刀鱼,学名刀鲚(Coilia nasus),民间俗称有:黄河鱽鱼、长江刀鲚、刀鱼、毛花鱼、野毛鱼、梅鲚等等。刀鱼是一种典型的江河洄游性鱼类。它们通常在每年的6月至7月期间,自东海逆流而上,进入钱塘江的中上游区域进行产卵。完成繁殖后,亲鱼会返回沿海地区生活,而幼鱼则在新环境中成长至约3~5厘米长后,再进入海洋继续生长。据历史资料记载,钱塘江的刀鱼曾最远溯游至浙江常山县进行产卵。



然而,由于刀鱼肉质鲜美,长期遭受过度捕捞,导致其资源数量急剧下降,几近枯竭。

目前,虽然刀鱼在我国不知为何没有被列为国家级保护动物,但其曾多次被提议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的被列为“濒危”等级。刀鱼的捕捞已经受到严格限制,长江刀鱼的专项捕捞许可证在2019年起停止发放。

2023年7月10日,安徽黄山市的新安江水域迎来了“新安江外来水生物入侵调查团队”的一项新发现——名贵鱼类“刀鱼”现身其中。能在新安江安徽水域首次发现刀鱼,标志着该地区生态环境的显著改善。



然而这个新闻却受到了质疑,首先是从地理层面来质疑的,有位网友就质疑道:“新安江还跑到安徽了?”这个评论有不少的点赞,显然对此存疑的人不少。



新安江本来就主要流经安徽和浙江两省。新安江发源于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的六股尖,干流总长359公里,其中约三分之二的河段位于安徽境内。新安江是安徽省第三大水系,也是浙江省最大的入境河流。它从安徽黄山市出发,东流入浙江省淳安县千岛湖,最终汇入钱塘江。

因此质疑这点的网友是本身地理知识欠缺了,不过其他质疑的网友就非常有理有据了。他们的主要质疑点是有大坝隔着呢,刀鱼是怎么过来的?



这点其实也是可以解释的,很多相关的政策和措施,老百姓不清楚是正常的。

刀鱼怎么会出现在这?

近年来,黄山市积极落实“长江十年禁捕”政策,这点大家都知道,但大家可能不清楚的是,黄山市还科学修建过鱼通道,使得不少的洄游性鱼类有机会返回繁殖和过路,这让洄游性鱼类的资源得以恢复。



黄山市在新安江旅游航道整治工程中,针对涉及“新安江歙县段尖头鱥光唇鱼宽鳍鱲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枢纽工程,建设了相应的过鱼设施,以缓解对鱼类洄游的阻隔影响。这些设施能够帮助刀鱼等洄游性鱼类顺利通过水利枢纽,完成其洄游过程。



除了过鱼设施的建设,很多其他措施的配合也是必不可少的。

黄山市统筹开展重点水域水生生物栖息地状况调查,包括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等,并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通过生态修复措施,如增殖放流、河湖水系连通等,恢复河流连通性,满足水生生物的生态需求。

黄山市坚决落实长江“十年禁渔”政策,严厉打击非法捕捞行为,确保刀鱼等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不受破坏。禁渔措施减少了人类活动对刀鱼洄游通道的干扰,为鱼类提供了更安全的洄游环境。



该市还建立健全水生生物监测体系,常态化开展水生生物资源监测。通过科学监测,及时掌握刀鱼洄游通道的生态环境状况,为保护措施的实施提供数据支持。同时,黄山市还加强了对涉渔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和管理,确保工程建设不会对洄游通道造成不利影响。

另外,跟其他地区的协调何做也不可或缺。黄山市与周边地区如浙江淳安、江西浮梁等地签订了跨流域渔业联合执法行动合作框架协议,加强信息互通和线索共享。这种跨区域协作有助于统一管理标准,共同保护刀鱼洄游通道的生态环境。



通过这些综合措施,黄山市对鱼类的保护提供了有力保障,因此才能促进了水生生物资源的恢复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刀鱼才有机会出现在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