铿锵有力的锣鼓、欢快活泼的文艺节目、极具特色的非遗表演……正月十二,王召乡苟庄屯村神农陶创意园内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王召乡2025新春非遗文化节在此精彩上演,为村民们送上了一道喜庆、热闹的民俗文化大餐。

上午10点,热闹的锣鼓声准时响起,担花篮、扇子舞等文艺节目依次登台。演员们身着绚丽的盛装,踏着欢快的节拍翩翩起舞,瞬间点燃了现场气氛,拉开了这场演出的序幕。



王召乡马铺村舞狮子是该村传承近200年的民间艺术,为沁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随着阵阵锣鼓响起,舞狮子表演开始,两只“狮子”在表演者的默契配合下,活灵活现,时而高高跃起,时而伏地翻滚,尽显狮子的威武霸气。观众纷纷拿出手机拍照留念,现场气氛热烈非凡。



在众多节目中,来自王召乡言状村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耍老虎表演格外抢眼。只见一只威风凛凛的“老虎”沿着3米高的梯子稳步登高,来到特制的钢丝前,稳稳踏上钢丝,每一步都显得沉稳有力。走到中间的站桩时,“老虎”还做出原地转身等高难度动作,惊险刺激,引得现场观众阵阵惊呼、掌声不断。



“言状村老虎表演起源于大清乾隆9年,代代相传至今,已经传承了十二代。2014年,言状老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目前,言状村老虎队成员共有40人,年龄最大的已有81岁,最小的年仅9岁。”王召乡言状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成青霞介绍说,“今天来苟庄屯村进行表演,就是想让更多人了解言状村非遗文化,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给大家带来欢乐。”

演出中,变脸与猴戏的精彩结合,更是将活动推向了高潮。当天的表演吸引了众多村民及周边群众前来观看。苟庄屯村村民杨宝珍听说村里有非遗文化表演,一大早就来到了现场。她笑着说:“我经常不在家,好多年都没看过这样的表演了,今天特意从城里赶回来,看到有扭秧歌、耍老虎、舞狮子,都非常好,非常高兴,气氛特别好。”



近年来,王召乡高度重文化建设,充分利用“五一”、中秋、春节等重要节日,整合各类资源,依托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开展了“戏曲进乡村”、广场舞表演、文艺汇演等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以传统文化赋能乡村底蕴,营造了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

“举办这次新春非遗文化节,不仅丰富了群众的节日生活,营造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还向大家展示了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下一步,我们还会继续举办更多类似活动,进一步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大家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王召乡相关负责人表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