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杭州“速冻模式”还在继续,早上艮山运河公园的气温依旧在零度左右。

“嘿、哈、呜……”几位游泳爱好者打赤膊甩着膀子、压着腿,嘴里喊出口号为自己打气,似乎喊出来就不冷了。



记者 阮西内 摄

公园的这个约400平方米的池塘,是面向社会开放的户外水域游泳场,一直以来,也是户外游泳爱好者的聚集地。

在下水入口旁,一块黑板上写着:今早气温-1.5℃,水温6.2℃,“这几天都是6℃左右的水温,对我们常年冬泳的人来说,也是一种挑战。”70岁的冬泳爱好者齐大爷表示,再冷也要坚持游,“我游20年了,一天不下水就浑身难受。”



记者 阮西内 摄

这么寒冷的天气,这池塘里的水有多冷?记者把手放进水里试了下,坚持了半分钟不到就缩回来了,像是被针扎,手很快就麻了。另外,从冬泳大爷们的表情上可以猜到一二,他们不仅在入水前要大喊,还要咬紧牙关把水往身上淋,这么搞两三回适应后,再深吸一口气,一头扎进水里。

“刚开始那口气要屏牢,动起来以后就暖和了,一次可以游个几百米。”齐大爷说,水平高一点的人,可以连续绕池塘游好几圈才休息,期间还能自由变换泳姿。

大约游了七八分钟,齐大爷就上岸快速披起浴巾,他打算休整一下再游。岸边的棚子里,四五人正在聊天,他们大都相识多年,是几个民间冬泳队的老队员。

其中两人穿得很厚,不像是要游泳的。打听后得知,原来这个户外游泳区还有一个自治管理小组,每天除了自己游泳锻炼以外,还肩负现场管理和安全保障的责任。

小组成员值班时,除了是救生员,还要搞卫生,记录当天的气温和水温。



记者 阮西内 摄

“户外冬泳门槛还是有点高的,光会游泳不行,得有冬泳经验。”73岁的杭州三潭晨泳队的朱大爷坦言,户外冬泳和室内泳池完全不同,在寒冷的天气下,动作会变迟缓,没有冬泳经验的人,参与这种户外游泳危险性大增,“因为身体短时间适应不了。”

“所以如果想尝试的人,建议先在浅水区域练一段时间,并带好‘跟屁虫’或其它救生浮具。”朱大爷说,身体有任何不适或者变冷的感觉,就不能在水里了,不要逞能。围绕池塘的十多块警示牌和水边一米多高的玻璃围墙,可以说明户外游泳的风险性。

当然好处也是很多的,“冷水刺激会加快心跳,加速血液循环,帮助锻炼心肺功能。”朱大爷很是自豪,他表示自己几十年冬泳下来,身体硬朗,也很少生病,“感觉自己才50岁。”



记者 阮西内 摄

虽然气温很低,来冬泳的人还真不少,大家把包往椅子上一放,换装、热身、入水……一套动作行云流水。“和吃饭一样,早中晚这三个时间段人数最多,平均下来每天有上百人来游。”朱大爷告诉记者,来这里冬泳的除了附近居民,还有好多是专程从城西、下沙等地赶来,“杭州允许游泳的自然水域不多,人多点也很正常。”

来源:潮新闻记者 阮西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