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被老师教育要黑白分明,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要嫉恶如仇,但随着社会阅历的增长,越来越认可自己曾经嗤之以鼻的一句话“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共同的利益”。
上一分钟互相看不顺眼的同学会因为要考试而守望相助,上一秒还在针锋相对的同事也会因为共同讨厌一个人而引起共鸣,而在影视剧中,这种现象也不少见。
在《大明宫词》中,武则天听了狄仁杰的建议,再加上已经幽居许久的李旦险些遇害,由此对以武三思为首的武家人失望至极,决定将被贬去房州的李显接回来,立他为太子,并在自己百年之后传位给李显,恢复李氏大唐的江山。



李显若重新登位,武周王朝就会覆灭。一朝天子一朝臣,身为武家的领头人,不仅没有继位的可能,还可能遭受灭顶之灾,难逃被清算的命运。
深知这一点的武三思在武则天派习礼太监前往房州宣旨的同时,也派出了杀手死士,先要先一步杀害李家仅存的有继位可能的李显,好让武则天改立他为继承人。
然而武三思低估了韦后聪明的头脑和过人的胆识,李显在韦后的出谋划策下成功劝服了杀手,逃过了死劫,如愿以偿地回到了心心念念的车水马龙的长安城和浸泡在迷人香气中富丽堂皇的大明宫。



后来,张易之为了达到保住在武则天百年之后他和张昌宗得以继续拥有荣华富贵的权力,投机武三思,希望武三思能消灭李显的势力,获得皇位。
然武三思思虑再三,不愿意承担谋反的骂名,也无法对抗李显和太平公主的联合武力,所以选择了隐藏野心,和李显、太平暂时放下恩怨,共同发动了神龙政变,诛杀了张易之、张昌宗兄弟,逼迫武则天退位,李显登基并复辟了李唐皇朝,武三思也成为了大功臣,免遭被清算的命运。



为了补偿韦后及安乐公主和自己在房州时吃尽的苦头,李显将政事大部分都交给韦后处理,又放任安乐公主围湖造田、欺压百姓、卖官鬻爵,而韦后也不计前嫌,提拔武三思,共同把持朝政,甚至有传闻两人经常在宫中私通,对此李显只是选择沉默。
之后两人又串谋逼迫太子李重俊谋反,武三思趁乱结果了太子,自己则死在了太平公主副将崔缇剑下。
武三思差点置韦后和李显于死地,照理说应该是不共戴天的仇人,但是他们之后又有了共同的利益,所以自然能为了共同的利益化敌为友,确切地说是狼狈为奸。



同样的,在《巾帼枭雄》中无锡龙头米业蒋老板和大房太太殷凤仪的嫡长子蒋必文不学无术,甚至和二姨太彭娇的哥哥,同时也是漕运青帮老大彭铿的女人海棠通奸,被得罪过的工人柴九引导彭铿知晓,若不是四姨太康宝琦的帮助,当即便会被游街示众。
按照常理,蒋必文和彭铿应该互相痛恨,蒋必文会对康宝琦感恩戴德,彭铿还是会选择帮助二姨太的亲生子蒋必武夺取蒋家财产。然而为了进一步瓜分蒋家财产,蒋必文视康宝琦和柴九为眼中钉,不断陷害他们,彭铿也在妹妹死后站到了蒋必文的阵营,帮助这个曾经的死敌抢夺财产而不管自己的亲外甥。
到最后,蒋必文甚至都将彭铿当好人,听从他的话联合山贼打劫自己家甚至一把火烧光了蒋家几代人共同打下来的米铺江山,害人终害己,也害自己葬身于火海之中。



可以说,蒋必文和彭铿也同韦后和武三思一样,可以成为敌人,但为了共同的利益便可以忘却前嫌,沦为一丘之貉。
这些无不在印证“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共同的利益”这句话的含金量。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