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汪清县以“绿”为底、以“特”制胜,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得益彰的新路径。

新春伊始,汪清县桃源小木耳产业园里暖意融融,智能化温室里,黑木耳长势喜人。在包装车间,工人们将打包好的成品发往长三角等沿海地区。产业园负责人告诉记者,春节后订单不断,让人倍感振奋。

依托“中国黑木耳之乡”优势,近年来,汪清县努力打造菌种研发、生产、加工全产业链,建成东北最大菌包基地,年产值突破35亿元。以农特产品精深加工、医药健康、矿产、新能源等为代表的主导产业蓄势突破,中农实业健康食用油、维特医疗器械、维特凝胶糖果、北一禾食品加工等项目建成投产。绿电科技产业园、食品加工产业园、国家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建成投用。

产业发展是汪清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过去一年,汪清在产业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维特医疗器械、维特凝胶糖果等项目建成投产。汪牡高速项目和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稳步推进,为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工业企业不断壮大,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户,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户。第三产业同样亮点纷呈,全年接待游客120万人次;电商交易额突破40亿元,招商引资成果显著,签约落地5000万元以上项目12个。

生态建设是汪清的亮丽名片。汪清县深入践行“两山”理念,持续推进“绿美汪清”行动。2个口袋公园建成投用,新增绿地面积2.1公顷,完成8条街路绿化,生态空间更加宜人。连续7年获评国家卫生县城称号。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全省第一方阵,5个国考断面水环境质量全部达标,土壤安全利用率达100%。“林长制”深入推进,成功举办三届吉林汪清全球老虎日活动,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相关设施建成开放。

民生福祉的增进是汪清发展的根本落脚点。在社会保障方面,城乡居民医保人均补助标准提高至670元,累计发放各类救助资金9150万元。教育领域,创建13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先行校。医疗保障持续强化,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成功承办多项速滑赛事,擦亮“中国速滑之乡”名片。(记者:何平 金文哲)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