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曾暗杀杨虎城,被称为“书生杀手”的军统刽子手周养浩,被特赦出狱。没想到,他刚一出狱便执意前往台湾......
沈醉、徐远举、周养浩,戴笠手下的三个得力干将,人称“军统三剑客”。
其中周养浩外表温文尔雅,实则冷酷无情,心狠手辣。
在军统内部,素有“书生杀手”之称。
针对爱国将领杨虎城的暗杀,就有他的策划与参与。
1948年,毛人凤掌控军统大权,将周养浩擢升为保密局西南特区副区长。
次年12月8日,周养浩乘专机抵达昆明巫家坝机场,计划加油后飞往海南。
然而机场不仅拒绝为其加油,还禁止他的飞机起飞。
很快,沈醉又打来电话,请他进城。
周养浩顿觉形势不妙,坚持要留在机场。
第二天下午,周养浩所乘飞机上的余油也被地勤抽走了。
他立刻反应过来,这是出事了。
于是便命飞机驾驶员帮他扔掉武器,又用小刀拆除了军装上的少将标志。
但也不过是徒劳,此时的巫家坝被卢汉掌控着,周养浩插翅难飞。
转天清晨,卢汉就命人前往机场,抓捕了周养浩。
1950年,周养浩身为战犯被遣返重庆,囚禁于白公馆内。
在一次审讯期间,周养浩在供词上签字时,无意中发现了一份对他的处置方案草稿。
那应该是工作人员疏忽,不小心混进去的。
周养浩悄悄看了一眼,看到上面写着“建议判处死刑”,还附有沈醉的检举内容。
周养浩以为是沈醉暗中算计、出卖了他,顿时怒不可遏。
当时,他与沈醉、徐远举等人共处一间囚室。
回到囚室,周养浩抄起旁边的小板凳,就要往沈醉头上砸,被宋希濂给拦住了。
自此之后,他一直沈醉冷眼相待,两人形同陌路。
1956年,周养浩被转移至北京的功德林战犯管理所。
此人擅谋略,城府深,又能言善辩。
每次受审他都会想尽办法为自己辩解,完全一副律师的姿态。
再加之他是学法律出身的,有时候就连审讯人员都说不过他。
周养浩的这种态度,实在难以让人相信他是真心悔过的。
因此,管理人员普遍认为他反动立场顽固。
1975年,周养浩搭上了特赦的末班车,重获自由。
当时,政府允许他们自由选择去向,不论去哪里,都会提供路费。
多数人都选择了留在大陆,而周养浩却执意前往台湾,这似乎是他长久以来的心愿。
有人质疑他在狱中的表现是装模做样的,也有人觉得他去台湾是为与家人团聚,这无可厚非。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周养浩离开大陆后在香港逗留了140天,却始终未能获得台北方面的“入境许可”。
好在小女儿当时生活在美国,周养浩便前往美国,与女儿团聚。
在此之前,他曾向香港中旅咨询,如果在美国无法生活下去,是否还能回到大陆。
中旅人员请示上级后告诉他:随时欢迎回来。
当时,还有不少战犯和周养浩一样,都是被特赦后想去台湾,却遭拒绝的。
其中有一个叫段克文的,过去也是军统的人,去台湾不成,也跑去了美国。
到美国后,他出版了一本书,诋毁中共的战犯政策。
台湾媒体有意炒作此事,就想到了周养浩。
周养浩在功德林监狱里的“积极表现”并没有持续多久,后期一直是破罐子破摔的状态。
也因此,他是最后一批被特赦释放的。
台湾记者因此认定他持有“反共”立场,于是特意邀请美国记者一同去采访他。
没想到的是,周养浩却表示:“我能和家人团聚,说到底要感谢毛主席和共产党的宽大政策。”
他大骂段克文是无耻小人,不是东西,还揭露了段克文自己偷盖印章混成少将的内幕。
除了这次采访以外,周养浩对于往事和两岸事务,一直是三缄其口的态度。
国内外许多记者想要采访他,都被他婉拒了。
他就在美国安度晚年,一直到1990年因病去世。
参考资料
党石文《国民党军统“三剑客”的最后归宿》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