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腰斩了还不死?”1734年,他被腰斩后迟迟没有死去,忍着痛在地上打滚,再痛也坚持蘸着自己的鲜血,写下7个大大“惨”字!
这个被腰斩的罪犯竟是曾经清廉自律的河南学政俞鸿图,这个名字放在几年前,可是人人敬仰的好官,如今却因为科举舞弊案沦为阶下囚,被判以极刑。
“谁想到他是这样的人啊?不过这死状也实在是太惨烈了,给围观的老百姓们都留下了严重的心理阴影……”
俞鸿图虽然出身不好,但他自有一番 志气,硬是靠着十年寒窗苦读,本着真凭实学,在1712年终于考中进士,被点入翰林院。
俞鸿图也因此走上仕途,成为朝廷重臣,这可谓是是鲤鱼跃龙门般的荣耀。
因为他正直不徇私,雍正亲自让他去负责河南全省的科考相关事宜,对于一心想选拔贤才、匡扶正道的俞鸿图来说,这是一份责任更是一份荣耀。
而俞鸿图也确实勤勉自律,为了保证科举考试的公平公正,他提出了许多的应对措施和防范,对各种想要走歪门邪道的人严防死守。
可是,俞鸿图万万没想到,他前脚刚堵上大门,后脚却被人从家里开了窗,而开窗的正是他最信任的小妾和仆人。
面对金钱的诱惑,仆人没能守住底线,竟然和林氏狼狈为奸,干起了偷窃试题的勾当。
两人里应外合,就在俞鸿图眼皮子底下玩了一招“暗度陈仓”,一套组合拳操作下来,竟然是赚得盆满钵满。
只不过俞鸿图一直都没有发现,毕竟他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信任的人,他一心扑在工作上,甚至对外界关于考试作弊的传言嗤之以鼻,坚信自己问心无愧,身正不怕影子歪。
可他从来没有想过,千防万防、家贼难防,考试过后,一些纨绔子弟竟然考出了出人意料的好成绩。
不管是谁看都觉得有猫腻,恰好在河东总督王士俊于河南巡视之际,诸多考生竞相向其告发俞鸿图的“作弊行径”。
王士俊一查,随即大惊失色,直接将此事上报给了雍正帝,雍正素来以铁腕治理国家,对这种行为更是绝不容忍,愤怒地要求严查此事。
随着调查的深入,林氏和仆人本就心虚,更是招架不住这架势,很快就主动交代承认了自己的罪行。
俞鸿图一个劲地喊冤,但罪证确凿,他怎么也没想到是自己的身边人狠狠捅了他刀子,他百口莫辩,只恨自己有眼无珠。
一切都已经盖棺定论,雍正下旨对俞鸿图处以腰斩之刑,以儆效尤。
这一项刑罚可是在清朝历史中极为残忍的,所以为了少受点罪,基本上大家都是贿赂一下刽子手,只不过俞鸿图不知道。
因为刽子手没有收到好处费,毫不留情地执行了“慢死”——一刀下去,俞鸿图的身体分成两截,但他上半身的神经依然完好。
俞鸿图的惨叫声久久回荡在刑场上空,上半身在不停翻滚,久久停不下来,折磨得他强忍着肌肉抽搐,蘸着自己的鲜血在地上接连写下“惨”字。
虽然俞鸿图确实有失察之责,但罪不至死,更不该承受如此残酷的刑罚。
得知俞鸿图死前的惨状后,雍正这才认识到腰斩这种刑罚实在是有点缺少人性,不仅对犯人来说是一种折磨,对行刑者和围观者来说,也是一场心理上的冲击。
随后雍正下旨永久废除了这一刑罚,做了一次制度改革。从此,这种令人闻风丧胆的酷刑,彻底退出了中国历史舞台。
他为人清廉正直,却因为身边人的贪婪,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还落了个凄惨的死状。
俞鸿图用鲜血写下的七个“惨”字,至今仍像一道刻痕,提醒着后人:无论是权力的失控,还是人性的贪婪,都可能酿成不可挽回的大错。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