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经由董必武的精心安排下,原国民党第三集团军司令员赵寿山在几经周折后终于到达了陕北。

而在他到达陕北之后,毛主席也在米脂杨家沟亲切的接见了这位出身于西北军的元老。

对于他的到来,毛主席自然表达了热烈欢迎。

而对于接下来关于他的工作安排,赵寿山本人提出想尽快工作,为党和人民做更多事情。

听罢,毛主席随即笑着说:“贺老总、彭老总争着要你。你是愿意在后方,还是前方?在后方,那就给贺龙当副手;在前方,则给彭老总当副手。”

赵寿山此前从戎几十载,思忖之后决定还是选择到前方工作更为合适。毛主席也在听取他的意见之后拍板——好,那就去给彭老总当副司令员吧。

如是之下,他也摇身一变从前国军的司令员成为了西北野战军的副司令员。


毛主席为何会如此重用赵寿山呢?

赵寿山,1894年生于陕西户县的一户贫苦家庭之中。13岁时父亲去世,生活困顿,16岁他考入了陕西陆军小学,后转入陕西陆军测量学校学习。

毕业之后,他先进入冯玉祥部任职,后又在杨虎城部任职。这一期间凭借着战功,他的职务也不断擢升。

1926年,他跟随杨虎城坚守西安八个月之久,打退了北洋军阀吴佩孚部的围攻。之后杨虎城部改编后,赵寿山已经担任第二混成团团长;及至中原大战时,赵寿山升任旅长、绥靖司令。

这里不得不提到的是,西北军杨虎城部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与我党的关系上是过从甚密的,赵寿山亦然。但是彼此之间的战事冲突也是在所难免的,是以自然也有不少的党员惨遭其杀害(一如红29军的被镇压)。


1935年,赵寿山与红四方面军秘密定下了互不侵犯协定。而之后(1936年)因为蒋介石令西北军进攻陕北红军,赵寿山深感救国之危机,遂以病假为由请辞考察了北京、南京、上海等地,回到西安后赵寿山也向杨虎城提出了停止内战,联合共产党一致抗日等主张。这无疑是给了杨虎城一个“行之有效但却石破天惊”的方案。

接下来就是“西安事变”,不过与杨虎城、张学良的人尽皆知相比,赵寿山这个筹谋者、杨虎城17路军的城内军事行动总指挥、西安市的公安局局长却显然是知之者甚少的。

但我们却不能忽视他在其中的重要作用,也正是在这一期间与共产党人接触中他开始心想我党,甚至也提出了要加入共产党的要求,只不过考虑到周恩来的“在国民党里比共产党里作用会大”未果。这一期间他也与彭德怀、左权等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也曾私自赠送给我军大量的物资。

西安事变后,赵寿山被任命为38军17师师长,旋即奔赴抗日前线,历了新安镇一线阻击战和漕河、阜河等战役,损失惨重,就连他本人也负伤。而在1938年初访问延安面见毛泽东时,他也表示接受党的领导。

之后赵寿山擢升38军军长,中条山血战也让他备受赞扬。1942年10月,赵寿山如愿以偿在彭老总的介绍下秘密加入了共产党。蒋介石对于赵寿山在抗战中表现的“亲共”行为也越发警惕,先后采取了调虎离山、明升暗降等措施,他也很快被调任甘肃武威任第三集团军总司令。


1946年,国共两党合作破裂,赵寿山的第三集团军总司令的职务也被撤销,同时他也觉得使命基本完成,请求回到延安。

就这样赵寿山借口赴美考察水利,在董必武的安排下几经波折回到了延安,也就有了篇首与毛主席的会谈。

在调任西北野战军担任副司令后,赵寿山与彭老总指挥一野为解放大西北立下了赫赫战功。

新中国成立后,赵寿山转任地方,历任青海省人民政府主席、中共陕西省省委常委、陕西省省长等职。

1965年,71岁的赵寿山在北京病逝。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