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纽约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马怀德(左一)同在此实习的中国学生交流,勉励他们早日成为国家需要的高素质涉外法治人才。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这一年我们接续奋斗、砥砺前行,经历了风雨洗礼,也看到了美丽风景。植根于我从事法学教育和研究三十多年经历,身为教育界全国政协委员,这一年在政协这个大舞台上,我有幸得以有机会对不少领域问题有了更加深入的观察与思考。

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教育界全国政协委员在以“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守护青少年成长”为题的联组会上展开了讨论;2024年10月18日,全国政协还专门就青少年心理健康主题召开了双周协商会,充分体现出对这一问题的高度重视。身处系列活动之中,也促使我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格外关注,过去一年,我曾两次参加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组织的调研,深入湖北和北京的大中小学和幼儿园,实地走访心理健康辅导中心,与广大师生交流,了解到目前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成因复杂。其中家庭因素是主因,心理健康教育覆盖面不广、做得不实也是造成系列问题的重要原因。尤其针对严重心理疾病和精神障碍患者,家校医配合联动不够,是导致学校发生重大安全事件的重要因素。

带着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关切,我在中国政法大学2024届研究生毕业典礼上向同学们寄语道:“莫愁千里路,自有到来风。”我想鼓励他们要以自有来风的心态顺势而为,坦然面对人生道路上的曲折和坎坷。让他们有机会感受“经历时是‘苦’,但回味时是‘甜’”的那种“延迟满足”式快乐。

微观个体的健康生活备受委员们的关注,宏观环境建构同样需要委员力量。令我感到欣喜的是,最近公布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中明确提出,“健全教育法律法规规章,研究编纂教育法典。”这也是我在成为全国政协委员后,一直在呼吁的事。

在全面依法治国的新时代,为保障教育事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首先需要推动教育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和法治化。编纂教育法典有助于提升教育法治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为教育治理提供权威性、全局性法律方案。2023年,围绕“编纂教育法典”我提交了提案,提案一经提出便得到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和教育部等有关部门的积极回应。2024年,按照有关部门的部署,启动了教育法典编纂研究工作。教育部委托我主持“教育法典编纂研究”专项课题。有幸在委员这一身份下,我正见证并推动着这项研究有序进行,目前课题组已经形成了教育法典框架和第一编初稿。

在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我还提交了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提案,参加了以“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为主题的十四届全国政协第十六次双周协商座谈会,并在会上作了发言。此外,围绕此主题,我还参加了由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组织的多场调研,赴北京仲裁委、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通州区、石景山区等地实地了解情况,并与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和企业家进行了密切交流,撰写了调研报告,收获颇丰。

2025年,是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关键一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编制的启动之年。作为政协委员,我会继续深入基层实践,扎实开展调研,反映社情民意,形成比较成熟的提案,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同时,还要利用专业优势,开展前瞻性研究,努力发出所在界别的声音,助力教育强国和法治中国建设。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政法大学校长)

作者:马怀德

文字编辑:吕婉莹

新媒体编辑:张子怡(实习)

审核:解艳华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