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你有没有遇见过这样的人?

平日里对你爱答不理,可一有事就开始频繁地麻烦你;

或是一见面就打听你的薪资、婚恋感情,哪怕你已经露出不悦的神色,ta还是继续喋喋不休;

又或仗着彼此认识,热衷于拿你的短板开玩笑,肆意轻慢你,甚至让你下不来台……

他们或许没有和你针尖对麦芒,可那些让你不舒服的言行,其实就是不尊重你。

事情发生的当下,我们也会愤懑不平,下意识地想予以反击。

但结果往往适得其反,非但换不来起码的尊重,反而容易陷入内耗的阴霾。

当有人不尊重你时,最好的方式莫过于记住这9个字,如此,你便赢了。


新生代导演李睿珺,虽然出生于西北的一个小山村,但如今已然成为国际影坛上重量级的人物。

然而,他的导演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尤其是在拍摄电影《老驴头》之后。

有几位影评人曾数度在公开场合,毫不留情贬低他:

不仅质疑他的导演能力,更直言这部影片毫无价值,还称他只知道拍摄农村题材,讥讽他本人就很土。

然而,面对这些负面声音,他却并不在意,也没有过多地解释,而是更专注地投入到以故土为主题的电影创作中。

为了还原乡村的真实面貌,李睿珺还把老家的众多乡亲,请到自己电影中的客串角色,而这一举动又被那些影评人嘲讽是“家族作坊”。

但他仍旧不理会,只是继续在自己的节奏里沉淀、拍摄,反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个人风格。

数年后,又凭借《隐入尘烟》赢得观众的一致好评。

后来,他在接受《人物》采访时说:

我觉得重要的是自己想清楚,不管别人怎样想、怎么说,那是别人的事,要怎么做,是我的事。


想起心理学家阿德勒曾提出那个“课题分离理论”。

说的是每个人都应明确区分自己和他人的课题,生活中的诸多烦恼,都是源于我们混淆了自己与他人的课题与责任。

正如很多时候,面对别人突如其来的冒犯或不尊重,我们难免会心情沮丧、甚至黯然神伤。

可别人怎么看我们,是旁人的课题。

我们终其一生也无法左右他们的所思所想,能选择的不过是以何种姿态去应对而已。

与其事事都往心里去,不如学着课题分离随他去。

批评也好,诋毁也罢,只要我们没往心里去,它就没有伤害我们的能力。

正所谓:若能一切随他去,便是人间自在人。

你来人间一趟,便是要把自己置顶,至于那些外界的声音不理会、不走心就行。

当你步履不停地前行,专注于自身成长,那些不和谐的声音自会成为过眼的烟云,漫漫前路也终会迎来繁花似锦。


心理咨询师李松蔚曾分享过一个案例。

他有一位叫青果的来访者,由于工作需要,和另一位同事共同负责一个项目。

不曾想,这段合作经历让青果一度陷入了情绪低谷。

那位同事时常无视她的感受,处处与她较劲,甚至在公开场合贬低她的工作能力。

还有一次,在讨论过程中,同事竟直接对她说:“你做这些有什么用?反正都是浪费时间。”

这句话深深刺痛了青果的心,两人因此爆发了一场激烈的争执。

从那以后,办公室里便常听到她们的争吵声。

时间久了,青果逐渐习惯了带着情绪工作,不仅变得焦虑难安,业绩也大幅下滑。

原本有望晋升的她,因为频繁与同事发生冲突,不仅被领导约谈,还失去了晋升机会。

李松蔚开解她说:

你的愤怒和焦虑,其实是在给对方加码,尝试抽身出来,不去放大情绪,没必要活在对方制造的情绪困局里。


经过一番思考,青果决心改变现状:

面对同事的挑衅,她再没有冲动行事,而是专注于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

有愤怒的情绪时,她也尽量克制自己,先解决问题,不放大情绪。

不久之后,她的努力得到了认可,为自己赢得了新的晋升机会。

在这纷繁世间,总有那么一些人试图将你拖入他的情绪黑洞。

他们或是言语中伤你,或是行为上冒犯你,亦或是肆无忌惮地消耗你。

当被冰冷的恶意层层包裹时,我们难免会情绪波动,进而做出应激反应。

可一旦任由情绪蔓延,就很容易被被对方带偏,陷入情绪之局。

长此以往,即使自身能力再强,也终究会沦为情绪的奴隶,任其牵制而不自知。

说到底,那些不尊重你的人,打从心底就见不得你好,哪里配得上你的心力?

有句老话说得好,不入局,方能破局。

不妨试着把自己当作“局外人”,不喂养那些负面的情绪,不为难自己。

这并非软弱,更不是逃避,而是对自我能量的保护。

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不入情绪之局,便不会乱了自己的心。


看过这样一句扎心的话:

遇到无法理解的恶意,解释是对自己的背刺,辩白是向对方的投诚。

很多时候,越是想证明自己,就越容易被不怀好意的人轻易拿捏。

因为你一旦有所回应,就是在与对方的恶意纠缠,一不留神就会掉入“自证陷阱”里。

作家喇嘛哥就曾有过这样的经历。

早年间,随着几篇文章的发表,他进入了公众视野。

但与之同步而至的,是各种刺耳的“声音”。

有人说他学历造假,有人抹黑他抄袭,甚至还有人造谣他生活作风有问题……

每次面对攻击,他第一反应就是竭尽全力地自证清白。

可他常常越解释越混乱,别人不止不信,还会提出新的质疑,谣言一时甚嚣尘上。

喇嘛哥几乎耗尽了心力,却仍是徒劳无功。

慢慢的,他开始学着释怀,告诉自己法律都讲究谁状告,谁举证,他又何苦非要为难自己?

于是,他就任凭别人怎么说,也不再去回应,停止了自证。

他的内心反而变得平静自洽,在写作上也取得了更大的成就。


诚如曲黎敏教授所言:

不要在别人的好恶里停留一分一秒。

那些对我们释放恶意的人,其实鲜少在乎事情的真相。

他们甚至比你更清楚地知道,你有多冤枉。

他们不过是为了一时口舌之快,宣泄自己满身的负能量。

和这样的人纠缠,永远是争不明、辩不白,收获的只有自我消耗。

哪怕你分辨得无比在理,对方也有一万句无中生有的话等着你。

一旦你极力地去解释、去证明、去反驳,就已经处于人际关系下位。

在人际交往这道题里,我们或许永远也无法阻止他人释放的恶意,能做的不过是保护好自己。

是对是错,都无需急于分辨;是好是坏,都不必费力反驳。

只要不回应,便不会与之产生链接,他人投射的恶意就无法作用在我们身上。

就像别人送你的“礼物”,你若没有收下,“礼物”便会物归原主。

成年人最大的清醒莫过于:少解释质疑,不回应恶意,面对那些不尊重你的人和事,别停留,也别回头。


曾有人问莫言:“当有人不尊重你时,如何自处?”

莫言答说:

收起你的大‍方,不要沟通,不要交流,也不要愤怒和难过,你只需无视和远离。

细想来,只觉得此言通透至极。

这世上,每个人皆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出现与自己磁场相悖的人在所难免。

哪怕你自身千般好、万般优,有人视你为珍宝,就会有人轻你如草芥。

余生宝贵,实在没必要因为一个注定陌路的人,让彼此的生命在相互纠缠中局促不安。

既如此,不妨大胆地随他去,不回应无礼之举,更不入无端之局。

点点右下角的,唯愿你我于静默无声中奋力向上生长,将一切不快消弭于无形。

十点读书开视频号啦!

金牌主播夏萌出镜,带你重读经典

从唐诗宋词到中外名著,短视频里学知识

欢迎点赞关注

本期推荐:王维

作者 | 乐在琦中,钟情文字,表达自己,梳理情感,致敬人生。

主播 | 佳音,十点读书签约主播。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