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春节刚过,各地都在大力宣传今年的经济发展计划。今年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即各地的经济发展观念存在差异。例如,山东提出了夯实传统产业基础,推动传统产业发展的策略;而广东则强调了高质量发展。
今天,我将重点讨论深圳的新策略,它又将带来哪些影响?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深圳最近提出的人才策略具体内容是什么?其次,这一人才策略将对深圳产生哪些影响?第三,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现状如何?第四,深圳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未来发展前景如何?最后,我将提出几点结论和建议。
一、深圳最近提出了怎样的人才策略?
在最近的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深圳市委书记、广东省委副书记孟凡利提出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新观点。他强调,深圳将采取“五不”原则: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问出身培养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不遗余力服务人才,以此来引进、培养和服务各类人才。这一观点与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提出的高质量发展广东经济、特别是高质量发展人工智能的战略相契合。从深圳的整体发展来看,这种大气磅礴、干劲十足的举措,其效果令人振奋。许多人,包括我自己,都在思考这种策略究竟能为深圳带来什么?
二、深圳提出的人才策略能为深圳带来什么?
众所周知,深圳是中国的开放之都,是改革开放的窗口,也是新技术、新机制的发源地。在人工智能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深圳应扮演什么角色?这是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深圳提出了五不策略。总体感受是这一策略能促进人才流动,不受地域的限制,广泛吸引人才。这一策略预计将为深圳带来三大变化:首先,推动深圳快速发展;其次,吸引各类人才来深圳创业和就业;第三,推动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发展。年轻人只要有一技之长,就能打破常规,促进深圳的发展。所以我看到整个的提法之后,感觉深圳思想开拓了,举措创新,效果可期,这是我对深圳的整体评价。
三、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现状如何?
人工智能的发展如火如荼,投资和就业机会都集中在人工智能领域。全球范围内,人工智能是最热门的投资领域,每两块钱投资中就有一块流向人工智能。中国也开始重视人工智能,各地都在推动其发展。我们能看得到,人工智能正处于国外蓬勃发展,国内遍地开花,各个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都在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政府在这一过程中应扮演什么角色,如何搭建平台、出台政策以促进人工智能发展,是各地市都在探讨的问题。
深圳在算力经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有各自的政策。深圳市委书记提出的五不政策,不唯学历、地域、技能限制,广泛吸引人才,给人一种第二次改革开放的感觉。这一政策对深圳人工智能发展的影响是大家关心的问题。深圳的人工智能有几个典型企业。华为是全范围赋能,各个行业数字化转型,自身做交换机,做手机,做相应的赋能系统,智家系统等等。华为不仅仅是做产业服务,还围绕着芯片、光刻机,推出一系列的产业整合,可以说是有多条赛道,有传统的交换机赛道、手机赛道和智驾系统赛道和芯片赛道、光刻机赛道。
在这种情况下,华为在深圳的发展显好,但是华为这几年从培训角度讲逐渐向贵州倾斜,从产业发展角度逐渐把芯片基地放在上海,从把互联网角度逐渐放在杭州,把总部逐渐放在北京,所以华为有个全面开花,深圳的作用降低了。在这种情况下,深圳提出5不政策,我想对深圳是有很大帮助的。同时我们看得到深圳有大疆无人机腾讯这些企业,既有新兴企业,也有传统企业。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会发现它的发展势头也很猛,也代表着发展方向。
但是我们确实看到了深圳有一种现象,最近新出的企业没有深圳的。比如互联网企业字节跳动在北京,小红书在上海,拼多多也在北京,比如新造车新势力蔚来汽车在合肥,像理想也在北京,包括小鹏汽车有一部分在广东,再就是芯片企业大部分是在上海,所以会发现头部企业在深圳比较少。比如说DeepSeek在杭州,宇树科技也在杭州,所以深圳确实是存在一个需要吸引人才、制定政策,促进发展的情况。所以这个时候提出这个问题对于深圳市有极其大的帮助的,否则深圳在满足于原来的华为、腾讯、招商银行,包括平安保险,满足于这些的发展,传统的企业开始走平庸了,走平稳了,动力不足了,这就是我们看到的问题。
因此仅仅通过吸引人才来激活这盘棋,把传统产业留得住,把新兴产业引得进,把新的人才引进,促使深圳的进一步发展。所以我想这恐怕是这次人工智能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特别是现在又进入算力时代。算力需要购买芯片,深圳有华强北,也有一系列的民营企业,怎么样把民营企业做好,这是个重要的话题。万科在深圳,但是最近大家也看得到万科经营并不好。深圳正威、包括宝能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会发现深圳一些传统企业纷纷出现需要解决问题解困的状态。这对深圳提出了一个明确的要求,这是我今天谈到深圳人才的发展方向问题。
四、深圳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未来发展前景如何?当前,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呈现出“两市多点”的分布格局。两市指的是北京和上海,这两个城市在人工智能、算力经济和芯片发展方面表现突出,走在全国前列。例如,北京占据了全国80%的算力资源,而上海则集中了50%-60%的芯片产业。多点则包括成都、南京、杭州、深圳、广州等城市,这些地方也在积极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
然而,在这种格局下,深圳的表现引人深思。除了传统的腾讯、华为等企业外,近年来深圳并未涌现出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引领作用的创新型企业。这是否意味着深圳改革开放的步伐放缓了?还是深圳的创新意识减弱了?或者是人才储备不足?尽管深圳拥有深交所、创业板等优质资源,创业企业数量也较多,但像杭州的DeepSeek、宇树科技这样令人耳目一新的科技企业和科技成果却未能在深圳出现。
是深圳改革开放步伐降低了吗?是深圳的创新意识减弱了,还是深圳的人才不足了?究其原因,可能与人才培养机制的不足有关。以杭州为例,浙江大学、阿里巴巴等机构和企业的带动作用显著,加上资本的广泛参与和互联网产业的蓬勃发展,杭州在创新和人才吸引方面表现突出。相比之下,深圳在人才培养和引进方面似乎存在短板,尤其是在互联网和新兴产业领域,深圳的竞争力相对较弱。
总之,创新是任何时代发展的核心动力,而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这是我们对深圳乃至全国人工智能发展现状的观察与思考。针对深圳市委书记孟凡利的讲话,我们提出了这一问题,希望深圳能够在未来的发展中加大创新力度,完善人才培养机制,重新焕发其作为改革开放前沿城市的活力。
五、结论和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得出两个结论:
第一,深圳此时提出人才战略并强调“五不”策略,对深圳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能够为深圳在高科技领域开个好头,并形成发展热潮。 第二,深圳需要进一步深化华为和大疆的成功模式,以此为基础,推动新一轮的创业浪潮,这可能是深圳下一步需要重点推进的工作。
为此,我们提出两点建议:
第一,深圳在吸引人才时,应提供优厚的政策待遇,包括落户便利、奖励政策以及政策的稳定性。要避免出现类似某些学校引进清华北大毕业生后却降低待遇的情况,导致人才陷入“留也不是,走也不是”的尴尬局面。只有确保政策的连续性和吸引力,才能真正留住人才。
第二,深圳应加强对外合作,特别是与杭州、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合作。对于头部企业来说,产业链的整合至关重要,既涉及企业自身的发展,也涉及整个产业链生态的构建。因此,深圳应从政府层面推动形成区域合作联盟,充分发挥华为等企业在深圳的作用,进一步促进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总的来说,我们对深圳的人才政策及其“五不”策略表示赞赏,并期待深圳在未来能够取得更大的发展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