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节档,中国电影市场迎来了一部现象级作品《哪吒之魔童闹海(简称《哪吒2》),这部影片堪称“票房收割机”,成为大众热议的焦点,不仅成为中国电影票房总榜第一,更超过《星球大战:原力觉醒》,成为全球单一市场票房榜第一名。


《哪吒2》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哪吒2》的成功源于其对内容的极致打磨,在剧本、角色塑造、特效制作等环节均体现了“内容优先”的创作理念。

《哪吒2》不仅仅满足以儿童为主的传统受众,通过成人化的情感表达,吸引全年龄段观众。影片中角色所遇到的成长困境与当代中青年人所面临的职场压力、社会压力相互映射,引发了观众的强烈共鸣。最终实现“全家+全人群”的观影模式,为破圈打下坚实基础。


哪吒这一传统神话形象在影片中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其成长故事与当代观众的情感需求高度契合:李靖夫妇与东海龙王的故事让为人父母的观众深感触动,而哪吒与敖丙“我偏要踏出一条自己的路”的角色性格则激发了年轻观众的热血情怀……哪吒、敖丙、申公豹甚至是申小豹等角色,个个有血有肉生动鲜活,不再是以往的正派反派那般非黑即白,随着影片推进,各自展现了他们对自我实现的努力追寻。


在制作方面,《哪吒》团队在画面质感、动作流畅性等维度实现了全方位的突破,为观众打造了一场震撼的视听盛宴。哪吒2》全片镜头数量达到了2400多个,其中特效镜头就多达1900多个,人、妖、仙三界的角色数量大增,几乎达到了第一部的三倍。无论是细腻入微的动作刻画,还是气势磅礴的战斗场景,都充分彰显了制作团队的精湛技艺与“不能给自己留后路”匠心精神。


从《哪吒之魔童闹海》的创新与成功,我们可以看到国漫在新时代的蓬勃生命力。

回顾中国动画的发展历程

这些国漫崛起的里程碑作品

你还记得吗?

《大闹天宫》

(1961年-1964年)

《大闹天宫》作为中国动画的经典之作,获得了中国第二届电影百花奖。它是中国第一部彩色动画长片,无论是情节、造型、配乐还是画面,都极具民族特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大闹天宫》不仅影响了无数中国观众,还对国际动画产业产生了深远影响。日本动画大师手冢治虫、宫崎骏都对其推崇备至。


《哪吒闹海》

(1979年)

《哪吒闹海》是中国第一部大型彩色宽银幕动画长片,亦是第一部在戛纳国际电影节获得展映的华语动画电影,荣获1980大众电影百花奖等诸多奖项。作为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经典作品,《哪吒闹海》延续了中国动画的优秀传统,将传统神话故事与现代动画技术相结合,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英雄主义和正义感,同时也探讨了家庭、亲情等主题。


宝莲灯》

(1999年)

《宝莲灯》改编自中国古代民间传说“劈山救母”,讲述了沉香解救被压在华山之下母亲的故事。影片运用了多种技术手段,画面精美,色彩丰富,充满了东方式的神秘感和梦幻感,是中国第一部使用数字立体声技术的电影,获得了第1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片等多项大奖。

最重要的是,自1983年的《天书奇谭》后,银幕上已十几年再未出现过令人振奋的国产动画长片。《宝莲灯》的出现成了当时国产动画最亮的一道光,重振了国人的信心。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

(2015年)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是中国动画电影十年来少有的现象级作品,获得第3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片奖和第16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影片在制作上达到了当时国产动画的高水平,战斗场面极其精彩。通过孙悟空与江流儿之间的故事,展现了成长、守护和正义的主题,引发了全年龄段观众的强烈共鸣。


《大鱼海棠》

(2016年)

《大鱼海棠》这部影片融入了大量中华传统文化元素,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在第15届布达佩斯国际动画电影节斩获最佳动画长片奖。影片画面唯美充满诗意,融合了水墨、丹青等传统美学元素,呈现出一种别样的视觉享受,展现了中国动画在视觉艺术上的创新和突破。


《长安三万里》

(2023年)

《长安三万里》以盛唐为背景,通过高适与李白的故事,展现了两位诗人对理想的追求和坚守。这不仅仅是一部历史动画,更是一部文化史诗。影片的制作水准极高,通过细腻的镜头语言,生动再现了唐代的繁华街道、房屋建筑和节日庆典等场景,使观众仿佛置身于那个辉煌的时代。通过对唐代诗歌的引用和解读,让观众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诗歌背后的历史背景和人文情感。同时,影片也为唐代诗歌的传播和推广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式。


这些动画片你都看过吗?

还有哪些国漫经典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编辑:陈露

资料:上海电影之城 TV都市圈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