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大圣归来》以9.56亿票房点燃了国产动画的希望。


五年前,《哪吒之魔童降世》以50亿票房开启“封神宇宙”。


而今天,续作《哪吒之魔童闹海》仅用2周便打破了续作无力的魔咒,冲上80亿票房,超越《长津湖》登顶中国影史票房榜首。这绝对是中国动画有史以来的的高光巅峰时刻。


这部续作何以成为现象级“票房收割机”?从年初一至今的票房数据中,我们或许能窥见一些端倪。


一、票房奇迹:数据背后的爆发力

首周票房神话:上映7天票房破50亿,连续3天单日票房超8亿,且多次“逆跌”(即票房不降反升),创下中国影史最快破50亿纪录。

春节档统治力:春节档总票房破100亿,《闹海》独占超50%,远超第二名《唐探1900》(28.5.亿)和第三名《封神第二部》(11亿)。
相比之下,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耗时90天突破50亿,而《闹海》仅用一周便完成这一目标,足见其市场号召力的全面升级。


二、成功密码:从“国漫崛起”到“国漫称王”

《闹海》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国产动画工业化、IP运营与情感共鸣的集大成之作。

1. 工业化水准:对标国际的视觉革命

如果说《大圣归来》是国产动画的“技术觉醒”,《大鱼海棠》以东方美学惊艳世人,《罗小黑战记》以二维手绘传递治愈感,那么《闹海》则代表了国产动画的工业化巅峰。传闻影片投入超5亿的制作成本,打造了堪比好莱坞的视觉奇观:从海底龙宫的粒子特效到哪吒与敖丙的终极对决,每一帧都彰显“烧钱美学”。


2. 情感共振:命运抗争与普世价值的胜利

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呐喊曾让《魔童降世》封神,而《闹海》将这一主题推向更深层次。影片通过哪吒与母亲“你是仙是魔,都是我的儿”的亲情线,以及“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的社会隐喻,触动了全年龄层观众。对比《熊出没》系列主打低龄合家欢、《大鱼海棠》因剧情争议口碑分化,《闹海》成功平衡了娱乐性与思想性,成为“大人看内核,小孩看热血”的全民爆款。


3. IP宇宙:续作策略与粉丝经济的胜利

中国动画长期面临“续作魔咒”,但《闹海》打破这一怪圈。前作《魔童降世》积累的5000万观众基础,为续作提供了天然流量池。片方更通过“哪吒宇宙”的铺陈,激发观众对国产神话体系的期待。反观《罗小黑战记》虽口碑爆棚,但没有中国神话的群众基础,小众画风与慢热叙事限制了票房上限,《闹海》则通过强IP属性实现了破圈。



三、行业启示:国漫的未来在哪里?

导演饺子曾经说过,自己做动画,就是反复死磕,一直做到自己满意为止。《闹海》登顶标中国影史榜冠军,志着国产动画电影从“崛起”到“主流”的跨越。国漫缺的得从来不是市场,而是死磕出来的精品。你的作品到底是水出来的,还是用了真心的,眼泪不会骗人,最终的票房不会骗人。


《闹海》高光狂欢的同时,我们同时也要想到,很多中国漫画的作者、漫画家已经转行了,很多苦心的中国动画人也已经坚持不下去了,平台的垄断,资本的裹挟,都让他们无以为续,在它们眼里,国漫已经死了很多年了……剩下的都是平台资本游戏。

一部顶尖作品的成功,不足以表明一个行业的繁荣。我们更应该顾及的是,中国漫画+中国动画 ACG整个生态圈的健康和持续发展,如果没有底部人员的欣欣向荣+持续输血……那么我们国漫的未来在哪里?只靠5年一部的哪吒吗?


国漫的未来是星辰大海

从《大圣归来》到《哪吒之魔童闹海》,国产动画用十年时间完成了从“追赶者”到“领跑者”的蜕变。不久之后,《封神》系列、《大鱼海棠2》《大圣归来2》等作品或将延续这一浪潮,但《闹海》的意义已超越票房本身——它证明了中国动画不仅能在国内掀起一波现象级动漫热潮,还能让世界看到:属于东方神话的星辰大海,这才刚刚启航。

《闹海》是真的好看,能让我当场眼睛进沙子的电影都是好电影,我身边不少人都3刷了,还没看的小伙伴都抽空滚去看!




感谢您的阅读,更多文章请点击“精彩回顾”,总有一个会是你喜欢的。只要你喜欢二次元会追番看动画吃安利,我们就是异父异父的亲兄弟!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