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时期,书法界“尚韵”为主,当时的书家创作,多在情绪饱满、灵感迸发之际,挥笔一气呵成,再者没有高桌,长篇作品不易书写,因此传世的魏晋法帖,普遍内容简短,就像“书圣”王羲之,作品少则十几字,多则几百。


篇幅短小,不利于临摹和赏析,无法形成系统的笔法,令人不尽兴,幸好唐宋、元明时期,世人搜集“王书”真迹,编撰出不少,巨幅的集字法帖。

除了我们熟知的《圣教序》、《兴福寺半截碑》、《淳化阁帖》,南唐后主——李煜亲自监制,创造出一卷王羲之“书法宝典”,完胜上述几幅字帖


此作就是《澄清堂帖》,当时李煜费劲心力,四处寻找字帖,几乎把存世的“王书”,全部囊括其中,内含60多卷神帖,价值十分高昂,一直秘藏皇宫,宋太宗攻打南唐时,发现这幅作品,被其深深吸引。


整日观摩,临终前嘱托后人,将其一同埋藏,直到千百年后,人们在皇陵发掘出,使其重见天日,如今市面盛行的范本,乃是香港中文大学,所藏精善拓本,字迹清晰、完整,犹如真迹一般生动,入选“北山十宝”。


全卷长达10米,共计2000多字,囊括行书、草书等多种书体,每帖旁边注有标题,利于清晰分辨,而且卷内个别作品,《淳化阁帖》都没有收录,仅此处可见,足以见其珍贵性。


就拿第一篇分析,行书与楷书、草意融合,时而飘荡潇洒,时而端方沉稳,姿态十分丰富,其实无论哪种书体,卷中每个字,都极具秀逸、虚和的悠远意境,筋骨洞达,质感醇厚,给人经久不忘、回味无穷的感觉


这幅《澄清堂帖》递藏有序,经过王文治、陆恭、吴昌硕、翁方纲等,书坛名家的鉴定和评析,内含诸多题印,譬如王文治写道:“……《大观》虽工致过之,精气弗及也。此种宋刻宋拓之右军书,真世间稀有之宝!”


当代专家看后,亦是赞叹不已,评为“世界级”珍宝,时常临摹,能根据不同的书体、时期,领会“王字”多重变化,不被一种风格拘束,提升自我水平的同时,激活思维,感受书法艺术的真谛。


而今,我们对于《澄清堂帖》,进行1:1超高清复刻,采用博物馆级别,12色微喷复刻工艺,与原作毫无二致,此品是手工经折装,装裱精细,使用翻折设计,便于临摹和查找。


同时每页旁边,加入详细校对的现代字注释,帮助初学者识读,此帖极为高清,市面罕见,独此一家,比普通印刷品更加还原、细腻,所有字体的细节处理,全都一览无余,见此品如见原作,若您喜欢可以点击下方商品链接一观。

作品为我店独家版权,侵权抄袭者必究!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