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实现国际化,三步一个外国人,使得各地文旅纷纷出招,南京夫子庙也出手了。历史上,有很多“歪果仁”其实对南京很熟悉。
文脉君最近在读的这本《金陵汉诗》,收录了从唐代至民国近1100年间东亚诸国近40位作者所写关于南京的近400首汉诗。
白鹭洲、凤凰台、莫愁湖,钟山龙蟠、石头虎踞,还有神秘的“双女坟”,都进入了他们的书写。
这位“歪果仁”是谢脁、李白的粉丝
外国人想要写好汉诗,肯定得拜几个著名诗人为师。我们先来看看明朝的这位高丽人。
洪武五年(1372),高丽人郑梦周奉命前往南京,此后的十六年间,他先后五次出使明朝,有三次抵达南京,每次都肩负着重要的使命。
明故宫遗址
洪武五年,郑梦周前来庆贺朱元璋平定割据四川的大夏政权,并请允许派遣学生入太学,得到批准。洪武十七年,郑梦周受命来为朱元璋庆贺生日,顺利完成任务。洪武十九年,郑梦周又一次奉命来南京,请求将元朝式样的官服改为明朝式样,并免除岁贡,再次获得允准。
朱元璋
郑梦周在南京写了很多诗,选几首看看。
其一《扬子江船上》:
身随海舶贺王正,路入江南眼忽明。
地劈天开新建极,龙盘虎踞旧闻名。
诗中写他一路颠簸终于到了江南,感觉眼前忽然明亮起来。看到朱元璋建立的一派欣欣向荣的大明王朝,他想到了“龙盘虎踞”这个词。很多史料中记载,“龙盘虎踞”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形容南京所用,可见郑梦周非常了解南京的历史。
南京清凉山石头城一带
其二《入京》:
江南形胜地,千古石头城。
绿水环金阙,青山饶玉京。
一人中建极,万国此朝正。
我亦乘查至,宛如天上竹。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前面四句描写南京城的地理形胜,这里有大江依傍,石城险要,美丽的护城河与耸峙的青山环卫着京城和宫殿。后面四句写诗人来此的目的,是坐着船从远方来,朝拜大明天子。很明显,这首诗是仿南朝诗人谢朓的《入朝曲》,谢朓有言“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一字一句往下读,郑梦周这首,与谢朓何其相似!
南京石头城
其三《舟次白鹭洲》:
白鹭洲边浪接天,凤凰台下草如烟。
三山二水浑依旧,不见当年李谪仙。
这首诗大概写于洪武十九年,作者离开南京回国,从城西北的龙江关入长江,顺江东下到扬州,再从扬州走运河北上。在南京江边,他写诗告别,诗里的白鹭洲、凤凰台,大诗人李白都曾写过,也正是因为李白的书写而名闻天下。
这些外国朋友是南京通
读这些域外汉诗我们发现,在外国人的笔下,南京的景点处处可见。
日本明治时期的画家衣笠济,曾奉命来华,游历中国南北,绘制山川地图。在南京游览考察期间,衣笠济遍访古迹,写下多篇诗作。在南京城南最为繁华的夫子庙、乌衣巷、桃叶渡,他细细寻觅如烟的六朝往事,忍不住感慨万千。他写出《金陵杂咏·桃叶渡》:
乌衣巷畔与谁酬,桃叶渡头花绕楼。
才子佳人难再会,高名随水到今流。
在城西的莫愁湖,他登上曾国藩在平定太平天国后重建的亭台楼阁,眼前不见莫愁女,只有一派明丽的田野风光,正值夏季,荷花盛开,香气宜人,他吟出《莫愁湖》:
湖边不见莫愁家,徐步出城村路斜。
香色引人登水阁,凉风多处爱荷花。
南京莫愁湖
与衣笠济同时代的日本人足立忠八郎,曾以外交官身份居留中国十多年,写下了数量可观的汉诗。南京是他在中国期间经常往来的城市之一,也是他诗作的描写对象。
在《金陵述怀》一诗中,他写道:
建业古都秋叶埋,六朝名迹动襟怀。
翻看一卷《红楼梦》,说起金陵十二钗。
把《红楼梦》作为南京的一张文学名片,足立忠八郎大概是开先河者。
清 冯宁 《仿宋院本金陵图》(局部)纸本设色
这位欧巴写了溧水双女坟
外国朋友写南京,不仅写那些耳熟能详的地标,也写神秘的地方。比如《金陵汉诗》收录的第一首诗名为《双女坟》,作者崔致远,生活在唐朝乾符年间,曾担任溧水县令。
崔致远出生在朝鲜半岛,他的家乡位于今天韩国的庆州。大唐咸通九年(868),12岁的崔致远奉父命经海路来到大唐,赴长安求学。八年后,崔致远进士及第,进入大唐候补官员名录。876年,崔致远调授溧水县令,从中原奔赴江南。
崔致远在溧水有一段奇遇。一天,他来到县南一百一十里的招贤馆,在馆中休息时,听人说附近有双女坟。至于坟的来由,别人并不了解。崔致远于是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写诗凭吊二女。当夜,二女来见崔致远,倾诉身世。原来,她们是宣城开化县人,姓张,从小能识文断字,很有才情,后来父母将他们嫁给了商人,姐妹俩感慨命运弄人,抑郁而终。二女和崔致远一直聊到天亮才告别。
《江苏文库·书目编·江苏典藏志·经部》收录崔致远作品
崔致远和双女坟的故事,自宋代以来,坊间流传多个版本,真真假假。但可以肯定的是,唐朝的溧水确实有座双女坟,并且一直留存到了今天。不过,由于行政区划的变动,双女坟今天所在的地方属于南京高淳区固城镇。
《江苏文库·书目编·江苏地方文献志》收录崔致远其人其作
崔致远在溧水为官三年,其间勤于诗词文赋,长篇歌行《双女坟》就是他根据自己在当地的见闻写成。《双女坟》里用到了很多中国人熟悉的典故,比如“才闻谢女启清谈,又见班姬抽雅咏”,谢女指东晋才女谢道韫,是谢安的侄女、王羲之的儿媳妇,班姬指东汉才女班昭,是汉成帝的嫔妃。再比如“草没铜台千古恨,花开金谷一朝春”,铜台是指曹操在邺城修建的铜雀台,金谷是西晋富豪石崇的私人园林。
这位越南神童夜泊金陵思故乡
南京也吸引着越南人的目光。1314年,越南人阮忠彦奉使入元。阮忠彦是兴安天诗土黄人,他的家乡位于今天的越南河静。阮忠彦早慧,12岁成为太学生,15岁考中进士,二甲第一名,被称为“神童”。
出使元朝的这年,阮忠彦25岁,但已经是履历颇深的朝廷命官。当时,从越南到元大都,也就是现在的北京,旅程相当辛苦,一来一回常常耗时一两年。阮忠彦出了越南之后,需要经湖广北上,过洞庭湖,入长江。然后顺流东下至金陵,再由扬州转向北,沿运河入大都。如果运河不通,还要冒险走海陆北上,再走陆路到元大都。
旅途虽然辛苦,好在沿途有不少繁华的城市可以停靠休息、补充供给。金陵,就是旅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大站。金陵是六朝古都,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打过卡,对阮忠彦的吸引力自然也是非常大。
这年秋天,阮忠彦终于到了金陵。烟波、秋月、星河入梦,离家数月的阮忠彦突然就觉得伤感。于是,吟出一首《夜泊金陵城》:
人在扁舟月在河,洞庭秋兴浩无涯。
梦魂不管烟波隔,一夜东风送到家。
从域外汉诗的角度观察南京,是一个全新的视角。南京,不仅是江南的南京、中国的南京,更是世界的南京。
借着小红书的这波热潮,文脉君也向外国友人发出邀请:Welcome to Nanjing!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白雁 王凡/文钱念秋/视频
本文所用汉诗均引自《金陵汉诗》(邓攀编著 南京出版社),感谢邓攀先生对本文的支持
江苏文脉整理研究与传播工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和现代快报联合推出“江苏文脉”微信公众号
长按即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