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



文|万象硬核

编辑|万象硬核

«——【·前言·】——»

2022年的2月底,在湖南葛家镇的几排大棚里面,用于实验的一些辣椒苗看上去欣欣向荣。

这里是湖南浏阳人杨意红的“辣椒研究战场”。

说起杨意红,这人可是个“扛把子”,因为他花了60多年的时间,前前后后差不多养殖出了300多个辣椒品种。



这么多辣椒品种里面,有30多种被推广到了全国,端上了普通民众的餐桌。

除了培育辣椒之外,杨意红还将自己的本事教给了身边的人,培训了1000多个杂交育种技术人员和5000多个丰产栽培能手。

如今的杨意红都已经80多岁了,但他仍没有打算停下,还是奋斗在研究的第一线。



但杨意红并不是这个行业的高材生,他只有小学文化,是一位普通的农民。

那么这么多年杨意红是怎么从一个农民蜕变成出色的农业技术人员的呢?

«——【·农民的儿子·】——»

1941 年,杨意红出生在湖南浏阳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



浏阳的山水田野是他童年的全部,从小,他便跟着父母在田间劳,杨意红自称自己是“农民的儿子”。

1956 年,年仅15岁的杨意红迎来了人生的第一个重要转折点。

当时,村里筹备成立一家青年农业化工厂,旨在利用本地资源生产一些简单的农业用品。



年轻的杨意红凭借着对农业的热爱和远超同龄人的见识,被推选为化工厂的负责人,随后,他开始带着一群年纪轻轻的人研究蔬菜育种。

1961 年,杨意红成为了乡里的农业技术员。但是杨意红的文化水平不算高,所以为了能提升自己的技能,他经常自己看书,有的时候也会向比较出色的人请教。



后来阅读就成了杨意红的一种习惯,他的办公室里除了有电脑之外,还有很多已经非常陈旧的书籍,杨意红的阅读的时候,还会做笔记。

就这样一天天下来,杨意红靠着读书请教硬是成了一位农技能手。

1982年之后,杨意红回到老家,重新当起了农民。



为了能让村里人尽量富起来,他带着150多户的农户种植西瓜,而在他的指导下当地出现了好几个比较出名的蔬菜种植大户。

所以后来杨意红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全国人大代表。

很快,这时他发现家乡的辣椒产业面临着严峻的问题。



当地种植的辣椒产量不高,上市时间集中在夏季,市场价格波动大,椒农们辛苦一年,收入却十分微薄。

杨意红深知,要想让椒农增收,必须赶快研究新品种,培育出性状更加优秀、更有利于上市的辣椒。



但是当时国内的辣椒育种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可供参考的资料和经验少之又少。

但杨意红凭借着多年积累的农业知识和对辣椒的热爱,开始了自己的育种之路。

1987 年初冬,一个大胆的想法在杨意红脑海中诞生——到气候温暖稳定的海南三亚去尝试培育新品种辣椒。



海南独特的气候条件,一年四季都适合农作物生长,是天然的育种基地。

杨意红深知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他决定带领30多名老乡去三亚尝试一下。

在三亚的日子里,他们每天都在地里面搞研究,播种、浇水、施肥、授粉,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控。



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努力,这实验还真的就成功了!

于是后来杨意红又引进了很多不同对的品种在当地进行实验,也都有了不错的成绩。

但研究也像是逆水行舟,要想往前不断发展,必须不断创新,培育出更优质的辣椒品种。

他开始思考如何让辣椒抗高温、更高产,如何延长辣椒的保鲜期,如何提高辣椒的抗病能力。



2011年,他引进了一种外地的辣椒品种进行试验,为了能让两个品种成功杂交,杨意红都数不清自己看了多少书,问了多少人。

3年以后,杨意红终于种出了一棵3米多高的辣椒树,虽然第一年的时候它没结果,但这棵辣椒树持续高产了3年的时间内。



不过,杨意红并没有急着推广它,在杨意红看来,新品种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良,要等到比较稳定才能推广。

2016年,湖南湘阴的樟树港辣椒遇到了很大的麻烦。



樟树港辣椒以其独特的口感和风味闻名全国,但由于长期的种植和混杂,品种退化严重,纯种的樟树港辣椒已经极为罕见。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业内的众多农业专家进行攻关,但经过多次尝试,都未能成功。



最终,杨意红出手了。他对樟树港辣椒的种植历史和现状进行了深入调研,收集了大量的样本进行分析。

然后他们就去海南种了1300多棵辣椒苗子,最后却只找到1棵基因比较纯正的樟树港辣椒。



杨意红拿着这棵辣椒树的种子不停地繁殖,经过9代的提纯之后,终于坚决了基因混乱的难题。

而这中间花了3年的时间。

提纯后的樟树港辣椒品质得到了大幅提升,口感也出现了变化,可以说是十分成功的。



这一成果不仅得到了当地政府和农民的高度认可,也在全国农业领域引起了轰动。杨意红的名字,从此与樟树港辣椒紧密联系在一起。

在杨意红的育种生涯中,最让他骄傲的是为老家培育的葛家 “鸡肠子辣椒” 获评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葛家“鸡肠子辣椒”由于种植技术落后,品种退化,它的产量和品质也受到了很大影响。

为了保护和发展这一传统品种,杨意红决定对“鸡肠子辣椒”进行改良和培育。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2018 年7月,葛家“鸡肠子辣椒”正式上市,作为重要的产业扶贫产品,从葛家镇走向全国。



越来越多的贫困农户通过种植 “鸡肠子辣椒” 实现了脱贫致富,“鸡肠子辣椒” 成为了当地的一张亮丽名片。

60 年来,杨意红与辣椒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的育种成果不仅改变了湖南辣椒产业的面貌,也为全国辣椒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杨意红这位普通而又伟大的农民,用他的一生诠释了对农业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和对创新的执着。

他的故事,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他是湖南的骄傲,也是中国农业的骄傲。



参考:
环球网《60年培育300多个辣椒新品种,杨意红——“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让农民收成更好”(讲述·一辈子一件事)》2022-2-22
环球网《一斤卖300元,辣椒中的“茅台”?!你吃过吗?》2021-12-31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