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在四川省委省直机关工委确定定点帮扶结对对象后,省委社会工作部赓即派出农业经济学博士、四级调研员肖建赴营山县老林镇龙跃村担任第一书记,开展驻村帮扶工作。
龙跃村位于营山县东北方向,距县城45公里,地形地貌为三山带一沟,属于典型的深丘村,是抗美援朝特级战斗英雄李元兴的故乡。全村共746户2280人,其中脱贫户69户238人,预计2024年全村脱贫群众人均纯收入达到14000元;龙跃村先后获评省级、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全省乡村治理示范村。
拓宽群众牵挂的出村路
刚到龙跃村,肖建就请村干部为自己画了一张简易地形图,靠着这个导航,挨家挨户走访脱贫户,与他们深入交流,宣讲国家政策,收集困难诉求。
“肖书记,这路又陡又窄好多年了,打谷子的车都进不了村,太影响大家生活了!”驻村不久,就赶上了农忙时节。通往龙跃村村委会的路不仅坡度高,而且狭窄,遇到雨天,路面更是湿滑,行人、车辆下坡都很危险,村民们都急切盼望这条道路能早日拓宽。
了解情况后,肖建带领驻村工作队一边积极向上级请示报告,争取启动村道路拓宽工程项目资金;一边深入农户家中做通因拓宽道路需拆除老旧宅基地的工作。半个月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道路从原来的2.5米拓宽至4.5米,变成了沥青路。
竣工后,村民们高兴地说:“道路拓宽了、翻新了,进村感觉确实不一样,以后进出村都更加方便安全了。”
联结为民服务的暖心路
“我们现在吃穿住都不存在问题,就是村里有些条件能再改善一下就更好了。”入户时听得最多的,就是这类话。
初到龙跃村,驻村工作队入户7组村民王洪家时,他表示,自己家的电压有时极不稳定,天气特别热的时候多开两把电扇都带不动,其母亲90多岁,平时双脚肿胀无法行走,一个人在家生活困难。在了解到情况后,肖建积极协调供电所,在一周内为周边农户的供电设备进行了增压改造,解决了长期电压不稳的困境。
2024年8月,天气尤其炎热,太阳晒在皮肤上火辣辣的疼。摸排走访时,朱绍武等人反映附近共用的水井垮塌,虽然自己平时家里常住人口少,但是还养了猪和牛,用水量比较大,出现了临时的用水难题。了解到情况后,肖建及驻村工作队及时组织发动村组力量,检修集中供水点,疏通供水管网,让缺水的老百姓及时用上了自来水,同时引导村民投工投劳修复垮塌水井,彻底解决了村民的用水难题。
此外,工作队还积极为贫困村民申请低保及公益性岗位,帮助家中高考毕业生落实助学贷款政策。村民反映的事,看起来是小事,但件件都关系到切身利益,都是他们的心头事,更是驻村工作队的头等事。
探索集体增收的致富路
正月的天气虽然寒冷,但掩盖不住龙跃村羊肚菌大面积破土生长的热情,示范基地即将迎来丰收。
“羊肚菌香味独特、营养丰富,深受市场青睐,经济附加值高,进驻龙跃村后,我们就着手规划建设羊肚菌种植示范基地,目标就是为集体经济增收探索一条新路,并引导培育一批致富带头人。”龙跃村第一书记肖建说。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驻村伊始,肖建就带着驻村队员扎根田间地头,与干部群众拉家常了解情况。通过走访发现,龙跃村多年一直以花椒种植为主导产业,但近年来由于多方面原因,消费不景气,花椒行情大不如前,花椒种植面积大幅萎缩,村民入园务工收入也呈断崖式下降。肖建随即向省委社工部报告,通过协调行业协会商业力量,在邀请了省农科院农业专家到村里把脉之后,把产业锁定在种植周期短、效益好、见效快的羊肚菌产业上。
此后,驻村工作队便经常入户,与村民们面对面交谈,鼓励他们支持示范种植,聘请专家多次现场技术指导和线上答疑解惑,解决在发展产业过程中的实际困难。同时,积极对接相关部门,多方争取项目资金,确保示范基地按期建成,推进强村富民产业发展。
据悉,龙跃村羊肚菌种植基地通过“村集体经济+专合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推进,示范基地总体面积10亩,协调帮扶项目资金近30万元,预计建成后基地可实现年产值20万元,推动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增加10万元,带动村内务工300人次/年。(陈军、唐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