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玉林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引领,全面深化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开展了“文明有礼玉林人”主题系列活动,擦亮“好人社会”品牌。同时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工作,涵育新时代优良民风。如今,社会崇德向善、见贤思齐之风日益浓厚,文明举止随处可见,“好人精神”已然成为玉城之魂。

“好人之城”成玉林名片

2024年12月24日,玉林市政协常委、旅粤企业家、慈善家肖家军在玉林师范学院出席了“肖家军奖学金”颁奖仪式,并为10名优秀学生颁发了奖学金。据了解,“肖家军奖学金”由肖家军个人捐资设立。近年来,他先后以个人名义在兴业县第一实验小学、化寿小学,玉林师范学院等多所院校设立奖教助学主题基金,每学期对优秀学子与优秀教师进行奖励。无独有偶,北流市新丰镇初级中学退休教师蒙延金及其儿子蒙宇弘也给新丰镇初中捐助了100万元,用于设立“金弘助学金”和建设学校运动场。

“好人事迹”层出不穷,“好人之城”更加枝繁叶茂。这些玉林人心目中的“草根”英雄已不再是个体,他们人格的力量、人性的光辉,正感召着更多人投身爱心群体,不断刷新城市道德文明的新高度,传播社会正能量。

近年来,玉林市还出台了《玉林市道德模范评选表彰办法》,坚持每三年组织一次玉林市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每年开展一次“玉林身边榜样”评选活动,每季度推荐一次“中国好人”。同时出台《玉林市关爱道德建设先进人物实施办法(暂行)》,发挥好玉林市好人好报基金会作用,在节假日进行走访慰问,上门为先进人物送关爱,邀请先进模范观看大型节庆演出活动,营造崇德向善的“好人社会”。如今,“好人之城”已然成为玉林的一张名片。

“志愿红”奏响文明曲

自2023年12月至2025年1月,玉林市幸福义工协会积极组织100多名志愿者开展“情系环卫工·冬日送温暖”、“冬日暖心行动”、非遗武术(伏虎拳)迎新春活动、“巳巳如意 生生不息”迎春接福摄影等志愿服务活动,服务群众达1000多人。

而在最近,玉州区百合义工协会也开展了爱心慰问活动。这支成立于2010年的志愿队伍截至2024年12月,共筹集善款和爱心物资(折合现金)约145万元,累计资助170多名困境学生、帮扶30多户五保户老人、捐建21所“百合爱心七彩书屋”。

2022年以来,玉林市大力推动志愿服务融入文明实践日常,构建了多维度志愿服务体系。全市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组建了市、县(市、区)、镇(街道)、村(社区)上下贯通的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文艺、科普宣传等志愿服务队伍。目前,全市打造了玉林“玉事我帮您”、陆川“川流不息”、兴业“兴星之火”、玉州“同州共助”、福绵“福星闪闪”等一批富有本土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志愿服务品牌。同时探索宣讲党的创新理论新模式,创新打造“乡村大喇叭”理论“空中课堂”,打造“玉见·春风理论宣讲”“厅厦邻理”“铜声说理”等“一县一品”特色宣讲品牌。

文明新风吹遍城乡

走进福绵区沙田镇六龙村,就会看到一条长达63米的清廉文化长廊,这条长廊以9个历史廉洁人物小故事为主题,图文并茂、通俗有趣,引导群众在寓学于趣中涵育新时代优良民风。该村还成立了理论宣讲、文化体育、文明劝导、乡村振兴、党建领航和移风易俗等6支志愿服务队伍,设立了“夜巡护平安”“文明新风尚”“关爱花朵”“爱老助老”“禁毒宣传”“邻里互助”等多个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统筹利用百姓大舞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等公共服务设施开展惠民演出、理论宣讲、普法宣传等系列活动,推动移风易俗深入人心。并将整治高额彩礼、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内容列入村规民约,形成移风易俗的“土规定”“好规矩”。制定完善《红白事操作服务规则》,统一红白事宜操办标准、请客桌数、酒席规模等具体事项。党员干部带头示范,村民积极响应,有效遏制了大操大办、盲目攀比等陈规陋习。2024年以来,该村平均每场红事费用节省5000元以上,白事费用节省1000元以上,文明新风日益浓厚。

推动移风易俗成为了一种新风尚,文明之风在基层点面开花,蔚然成风。近年来,玉林市打造15个自治区移风易俗示范村和35个市级乡风文明示范村(点),因地制宜推行“五个统一”工作法,指导推进村规民约修订、红白事服务中心建设,实现移风易俗常态长效。同时,以“做文明有礼玉林人”为主题,在电视台开设《“玉”见文明》专栏,在文明网开设《移风易俗》专题报道,组织开展“做文明有礼玉林人”话题讨论,广泛开展“倡导节约、光盘光荣”“文明旅游 礼行天下”“文明上网、文明用网”“文明交通 你我同行”等系列活动,印发《玉林市治理餐饮浪费问题专项行动方案》,在全市400余家餐饮服务单位推广“小份菜”“半份菜”“拼盘菜”,引导300多家商家提供免费打包服务。

来源:玉林市委宣传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