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周洪松)日前,河北省教育厅制定出台《全面提升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若干措施》,明确规定全省中小学校要确保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并将积极推进15分钟课间活动时间,鼓励探索实施上、下午各开展1次大课间体育活动,每次活动时间不少于30分钟。
今后,河北将通过进一步优化课程安排、提升教学质量、丰富课间活动、创新活动形式、延伸活动阵地、加强设施建设、强化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素养、推动家校联动、强化评价考核和加强安全管理等十一项举措,全面提升全省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河北要求,各地各校要在不增加课时总量前提下,合理安排课程表,用好地方、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后服务,推进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1节体育课,高中阶段学校每周至少安排2节体育课的要求。全省中小学校要不断探索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体育教学新模式,注重运动技能学习和实践练习,杜绝“说课”式体育课,上好“出汗”的体育课。各校要积极推进15分钟课间活动时间,严禁“拖堂”或以其他方式挤占学生课间时间,鼓励学生在课间走出教室,通过适度活动、游戏、交流等方式放松休息;并不断丰富课间“微运动”内容和形式,提高学生的活动兴趣和参与度,鼓励探索实施上、下午各开展1次大课间体育活动,每次活动时间不少于30分钟。
河北强调,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体育经费投入,保障学校体育工作经费足额纳入年度预算。要推行实施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大单元教学、初中分班分层教学和高中项目模块化教学,探索推进“体育选项走班制”和“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模式,激发学生体育兴趣,能够熟练掌握1-2项运动技能。按照不高于班师比小学5:1、初中6:1、高中阶段8:1的标准配备体育专任教师,并通过体育教师专场招聘、聘用优秀退役运动员、设置专兼职体育教练员岗位、购买社会化服务、与专业机构合作等举措,多渠道补充师资。
河北省教育厅将落实中小学生每天2小时综合体育活动情况纳入教育督导范围和学校质量监测评价体系,对各地各校落实情况进行督导监测,结果作为地区和学校当年评优评先的重要指标。自2025年起,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当年整体优良率不足30%且合格率不足90%的地市进行通报批评并约谈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同志。
作者:周洪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