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2月的一个黎明,一辆带篷的骡车经过守卫警卫的详细盘查后,从北京齐化门(朝阳门)缓缓驶出北京城。
这是一辆不寻常的骡车。赶车的“账房先生”是李大钊,而车里坐着的“东家”是陈独秀。李大钊为何选择用这种方式送陈独秀离开北京呢?
李大钊,字守常,1889年生于河北省乐亭。作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李大钊如盗火之神,以马克思主义点燃人心,照亮了中国人民前行的方向。
陈独秀,字仲甫,1879年生于安徽省安庆。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一年后杂志更名为《新青年》。在《新青年》第六卷中,陈独秀第一次擎起了“德先生”(民主)和“赛先生”(科学)两面大旗,向传统的封建思想、道德、文化宣战。在沉闷的中国大地,《新青年》犹如黑暗中闪出的一道闪光和无声处的一声惊雷,惊醒了沉睡着的中国人民。
1920年初,李大钊与陈独秀相约,在北京和上海分别活动,筹建中国共产党,还多次会见共产国际代表,商讨筹建中国共产党。
1919年6月11日晚,陈独秀在北京前门外“新世界”游艺场散发《北京市民宣言》传单时被捕入狱。一时间,各地抗议电报纷至沓来,矛头直指北洋军阀政府。
陈独秀被关押了98天,最后由安徽同乡作保,走出了监狱。
1920年2月初,陈独秀应邀到湖北武汉发表演讲,宣传马克思主义。2月8日,陈独秀回到北京的时候,军警找上门来,对陈独秀提出了警告,要他待在家中等候处置。
于是陈独秀就找到李大钊。李大钊毅然决定护送陈独秀离开北京。
1920年2月10日黎明,李大钊乔装打扮以后,秘密护送陈独秀出京。凭借自己的乡音和对路途的熟悉,李大钊一路巧妙应对沿途的检查和盘问,成功将陈独秀护送到天津,陈独秀再从天津乘火车前往上海。
在护送途中的数天里,在这辆不断摇晃的骡车上,李大钊、陈独秀热烈讨论着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组织的问题,“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也成为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段佳话。
从此,李大钊和陈独秀分别在北京和上海开始了共产主义运动的宣传和发动。
原文来源:部分内容摘抄自《李大钊传》 郭德宏 张明林 著
本文来源:"CCTV国家记忆"微信公众号
编辑:孙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