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新春来临之际恰是春运高峰之时,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迎来了第四跑道全新启用。
当第一个航班在崭新的跑道上留下第一道轮胎印时,中南空管局技术保障中心技术骨干张龙裔正紧盯着监控屏幕。“盲降系统信号数据正常!”张龙裔脸上洋溢着喜庆,“我们又保障广州白云机场新增一条跑道!”
旅客在每一次起落安妥之间,未必会留意跑道两端镶嵌着的橙色天线阵列,以及“红白棋盘”醒目涂装的小房子。这是大型枢纽机场的“标配”——仪表着陆系统,俗称“盲降系统”。仪表着陆系统是民航空管运行保障的五种关键设备之一,在航班降落阶段为航班提供精确、可靠的信号引导,是大型机场关键的“灯塔”。仪表着陆系统能以无线电波为即将降落的航班“照射”出正确的着陆路径和“坡道”,引导航班突破雾霾、雷雨等低能见度天气安全降落——这在雷雨、台风肆虐的华南地区尤为重要。
导航盲降先锋团队凌晨开展广州白云机场第四跑道校飞工作。(陈浩翔/摄)
张龙裔是中南空管局技术保障中心专门组建的导航盲降先锋团队队长,这是他坚守在春运第一线的第八个年头。“仪表着陆系统设备完好率对航班安全运行极为重要。由于其技术特殊性和精密性,一旦发生故障,没有备份技术手段能够替代,跑道可能需要关闭”。
假如春运期间大型枢纽机场的跑道“灯塔”无法正常使用,其对航班效率的影响将难以想象。在张龙裔眼中,一年365天没有节庆之分。精细化维护盲降系统的安全标准,就像一颗永不松动的螺丝钉,必须拧紧在心中。
张龙裔和团队同事顺利完成广州白云机场第四跑道试飞保障任务。(陈浩翔/摄)
每天,导航盲降先锋团队都要密切监控广州白云机场全部4条跑道、8个起降方向、16个机房的设备数据,任何细微的数据波动都有可能是故障的征兆。他们还需要做好各类导航天线的精细化维护。与设备机房相比,天线可能看着没那么“高大上”。但每一组天线的角度、俯仰,每一组馈线肉眼看不出来的老化,甚至设备场地的电磁环境是否“干净”,都关乎飞机起降的精准导航。跑道“灯塔”要全年无休、一直常亮,导航盲降先锋团队容不得半点马虎。
事实上,对导航盲降先锋团队而言,在春运期间点亮广州白云机场第四跑道导航“灯塔”才是跨年的关键大考。第四跑道的导航设备投产飞行校验工作事关第四跑道能否按计划启用,涉及设备多、难度大、时间紧。“校飞工作正值夏季,雷雨、高温等恶劣天气频发,降水量达到了历史同期高位,这也意味着我们不得不缩短安装调试的时间。”团队另一位骨干成员陈浩翔说。
陈浩翔和团队同事一起,在广州白云机场第四跑道调试盲降天线阵列。(欧阳汝添/摄)
天气不似预期,校验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犹如一道道难以逾越的关卡,横亘在团队面前,但团队反而更加奋勇争先。“每一条跑道的启用,都是广州白云机场乃至粤港澳大湾区民航的一次转段升级”。2015年,团队骨干成员胡嘉曼就曾保障过广州白云机场第三跑道的启用,他仍记得那份见证历史的自豪,“校飞不通过,跑道就用不了,我们必须冲!”
“先锋团队的名号不能白叫!”团队开启了夜以继日的工作模式。白天,大家聚精会神地进行理论分析和模拟仿真,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深入剖析问题根源,精心制订次日凌晨的校飞调整方案。夜幕降临后,校飞工作开始,他们又全神贯注地投入到紧张的现场操作中。校飞结束后,他们顾不上休息,立刻根据飞行校验结果对方案进行优化。连续高强度的夜间作业让每一位成员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但他们始终咬牙坚持。
就这样,在近48天时间里,他们累计校飞时长达到103个小时。正是这103个小时,推动第四跑道导航设备安装调试与投产飞行校验工作顺利完成,确保了广州白云机场三期建设相关项目按时验收。正是这103个小时,为第四跑道顺利启用亮起了无论是工程建设进度还是民航运行标准真正意义上的绿灯。
导航盲降先锋团队精心调试广州白云机场第四跑道的盲降设备。(欧阳汝添/摄)
导航盲降先锋团队由“80后”“90后”“00后”组成,他们不仅能熬,更能闯。聊起技术,他们总是有难以言表的劲头。日常安全保障的压力、保障新跑道启用的劳累,他们也许有过抱怨。但工作的干劲让他们见缝插针,根据岗位需要,自主研发出行业领先的技术成果“基于航班飞行大数据的仪表着陆系统品质分析系统”。
该系统利用日常航班对仪表着陆系统进行常态化监测,有效补充了空中信号监测的方法。也就是说,盲降无须等待定期校飞,通过对每一个航班的空中信号监测就能实时“诊断”“治未病”。这不仅消除了盲降系统的日常维护痛点,更大大提升了安全裕度。这一创新成果得到了民航局空管局、民航中南地区管理局的高度肯定,已为北上广深等超过100个国内机场的盲降设备提供了空中信号品质监视服务。
在深耕广州白云机场这一大型机场春运保障的同时,导航盲降先锋团队积极落实民航局、民航局空管局关于中小机场帮扶的工作部署,在春运前夕奔赴中南地区面临导航设备技术难题的中小机场,确保民航运行所必需的导航“灯塔”常亮。在广西梧州机场,他们认真排查每一个可能导致下滑信号不稳定的因素;在湖南永州机场,他们反复测试,最终解决了下滑设备飞行校验信号抖动超限的难题。此外,他们还积极支援湖北鄂州、河南洛阳、湖南郴州等机场的导航设备建设和隐患排查工作。他们乐于共享技术和经验,与中小机场相关团队携手进步。
导航盲降先锋团队为辖区内兄弟单位提供应急抢修技术支援。(张栋华/摄)
“春节假期大家继续坚守、无法回家,但第四跑道顺利启用真的让整个团队扬眉吐气!”张龙裔笑着说,“蛇年到了,广州白云机场第五跑道还等着我们点亮新的‘灯塔’!”
这样的团队只是中南空管局不同领域众多先锋队的一个缩影。中南空管人“能熬更能闯”,这是他们在建设世界一流空管新征程中奋勇争先的最大底气。(中国民航报 记者郭瑛 通讯员郑琬琳、李敬恒)
编辑|张 彤
校对|李季威
审核|韩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