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俄军是最擅长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的部队。随着战争时间线的拖长,他们会越打越聪明。然而,在无人机部队称王称霸的乌战中,俄军却出现了越打越笨的特点:



2月9日,乌军统帅部惊奇地发现:围攻恰索夫亚尔的俄军,为了防备乌军无人机的突袭,竟然用廉价的防护网,将巴赫穆特至恰索夫亚尔之间的公路线,围起了数公里之多。对于俄军的这种笨到家的办法,前线的乌军则是非常地无可奈何:打击这种防护网,最好的办法就是用地面炮火,但恰索夫亚尔的守军,地面炮火基本被俄军压制,但凡起动,就容易招来俄军立体式反炮战火力的猛烈报复;若用乌军占优势的无人机,去突破这种最原始、但成本也最低的防护网,则实在是有高射炮打蚊子之嫌,不仅成本太高,不合算,而且俄军的防护网修复起来,那也是最简单不过!



除了用防护网,俄军对付乌军的无人机部队时,还有一招杀手锏,那就是地道战!乌战爆发之后,无人机对单兵及重型武器的杀伤力,绝对可以说是改变了战场的攻防形势!因此,乌军防守托列茨克这个经营了十年之久的军事要塞时,在前沿阵地就部署的六个旅里,配备了大批的无人机操作员,甚至,有些阵地,全靠远程操控的无人机来防守。所以,俄军攻击托列茨克时,尽管兵力绝对占优,前线兵员数量比几乎达到了10:1,但为了避免高战损,俄军最终还是选择了最笨的办法:你无人机不是有机动灵活的优势嘛,对单兵杀伤力大,那我就是钻入地下。



结果,俄中部集群的“老将”志愿部队,耗时数月,挖出了一个四通八达的地下攻击网络,总攻时间到了之后,所有的部队在同一时间,直接从地道口冲出,杀入了乌军防守阵地的核心,最终造成了乌军防线的崩溃。这里不得不说,“老将”志愿部队中,有很多顿巴斯地区的老矿工,对于他们而言,挖地道绝对是他们的强项。而且,在去年初的阿夫杰耶夫卡围城战中,俄军就是凭借“老将”志愿部队挖地道的功夫,突破了乌军的防线。



俄军的笨,不仅体现在对付乌军无人机上,也体现在了自己的无人机发展之路上:2月9日,在哈尔科夫边境防守沃尔昌斯克的乌军发出哀叹:俄军的线导无人机,竟然能飞三十多公里,钻入机库,摧毁了躲在机库中的乌军战机!显然,为了对抗北约先进的电子战系统,俄军索性大力发展了光纤无人机,也就是线导无人机。苏军的线导鱼雷,曾让北约的电子战系统困惑无比。俄军现在等于是直接把前辈四十多年前的线导鱼雷技术,应用到了无人机部队之中。



不得不说,俄军的这种笨,应当是到了大智若愚的地步,本质上则是对战争熵增定律的反抗。当所有人奔向更复杂、更精密、更昂贵的未来时,他们转身拥抱简单、原始、廉价的力量。这种选择未必高尚,但足够聪明——毕竟在生存游戏中,裁判从来不会为“优雅”加分,而莫斯科地铁里,流传的士兵俚语则是:“熊不会跳舞,但熊掌拍碎过所有华美的舞池。”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