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江西频道

邱烨、邹玢琦


推开“山里打盹”咖啡屋,院内洋溢着新春气息。受访者供图

在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杨岐乡安子全社区,一座曾被遗忘的荒废老屋焕发新生,成了年轻人争相打卡的“诗与远方”。

推开“山里打盹”咖啡屋的木门,浓郁的咖啡香扑面而来,映入眼帘的是高高挂起的新春灯笼。

庭院中,小屋覆着茅草顶,黄墙点缀绿植,木质桌椅错落摆放,白色遮阳伞下,客人悠闲地品着咖啡。四周翠竹环抱,偶有鸟鸣,宁静美好。

这一切,源于90后设计师李沐婷的梦想与坚持。

荒废老屋的新生

一年前,李沐婷还在萍乡市区的写字楼里奔波于设计图纸与客户需求之间。

“每天盯着电脑十几个小时,压力大。每次回老家,看到这片青山绿水,就特别想停下来,真正‘打个盹’。”她回忆道。

一次偶然的机会,外婆家那座闲置多年的老屋触动了她的灵感——何不将废弃空间改造成一个让都市人暂别喧嚣的“精神驿站”?

“在大山里开一家咖啡屋。”一个大胆的想法在她心中萌芽。

然而,这个看似浪漫的想法起初并不被家人理解。

“村里开咖啡屋?谁会大老远跑来喝咖啡?”

面对质疑,李沐婷却很坚定。她认为,未来下沉市场的潜力在咖啡行业日益凸显,消费者对咖啡的需求已从单纯的饮品转向“场景体验”。乡村独有的自然景观与慢生活氛围,恰恰是城市咖啡馆难以复制的优势。

带着这份信念,李沐婷开始了她的乡村创业之旅。

解锁打开乡村的新方式

说干就干!带着设计师的专业眼光,李沐婷将田园风格融入老屋改造。

斑驳的砖墙被保留为历史印记,大幅落地窗将山景引入室内,手工打造的木质家具与绿植相映成趣。

“我希望每个细节都能让人放松,从视觉到心灵。”她说道。

为打磨一杯“有灵魂的咖啡”,她学习烘焙技艺,从选豆、研磨到手冲,反复试验。


李沐婷正在为客人调制咖啡。柳戈摄

“山里打盹” 咖啡屋所在的地方叫四十八窝,店主李沐婷依据地名推出了春、夏、秋、冬四季限定咖啡,这份用心让这些咖啡迅速成了店里的招牌。李沐婷还说,今年春季的特调饮品中,她会融入当地采摘的鲜花。

2024年8月,咖啡屋正式营业。开业首日,李沐婷的忐忑很快被惊喜取代:周边县市的年轻人驱车数十公里前来,社交媒体上的打卡照让这里迅速走红。

“静享书咖时光,畅聊生活趣事,拍照打卡记录美好……在这里,客人们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打开方式’。”李沐婷对记者说,开业至今日均接待量超50人次,节假日可达200余人次,月营收突破3万元。

让大山咖啡香飘得更远


客人正在院内品尝手冲咖啡。梁欣摄

“今年,‘山里打盹’与当地孽龙洞景区达成合作,成为乡村旅游线路的重要站点。”李沐婷笑着表示,未来还将打造“咖啡+场景”的模式,让游客在此歇脚时,不仅能品味咖啡,还能参与“乡村手作市集”等活动。

李沐婷的成功,像一颗火种点燃了乡村的活力。安子全社区陆续涌现出民宿、文创工作室等新业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与她探讨创业经验。“我不怕被复制,反而希望更多人回来,让乡村真正‘活起来’。”她说。

夕阳西下,咖啡屋外的山路上仍停着几辆外地车牌的车。吧台前,李沐婷一边磨着咖啡豆,一边规划着“乡村花园”“农创研学”项目。

当咖啡香遇见绿水青山,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正为乡村振兴写下充满希望的注脚。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