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申  琳

太阳刚露脸,姚文君就把几张长桌摆在门前,桌上摆满了米酒、桃酥、汤圆……全是自家做的小吃。“村里的年味市集开张,咱也出摊凑个热闹!”

村子叫山南头,是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阳山镇一个自然村,既不靠街镇更远离城市,却是个“热闹”村子。太阳刚一竿高,村口小广场周围就摆出了各种货摊,村口停车场没了位置,小汽车沿着村外马路停了一长溜。

“别看现在这么热闹,倒退六七年还是个‘空心村’。”姚文君今年52岁,是土生土长的山南头村人,开过厂子经营过桃园,那些年眼看着日子一天天好起来,村子却一天天变冷清。“50岁以下的都往外走,差不多全搬进城里了。”姚文君说,多年前他就在城里买了房,“要不是为了陪老母亲,早搬过去了。”

“山南头原有119户,到2018年就剩下了41户,一群六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家,住着几十年的旧房子。”村党总支书记张谷是姚文君的发小,讲起当年的山南头直摇头,拆也拆不掉,留又没前途,眼看着村子渐渐荒废。

那两年,张谷带着村两委一班人给山南头找出路。阳山镇是个桃乡,全镇种有3万多亩水蜜桃,每年春天桃花开得漫山遍野,吸引人们来写生拍照,当地政府正积极建设阳山休闲旅游度假区。桃花掩映的山南头,在画里、镜头里还蛮有“文艺范儿”,于是,村里就规划把它改造成一个文化艺术特色村。

41户村民积极响应,老房子质量过关的就加固,破旧一些的就按规划原址翻建或集中移建,搬空的老宅基地上,村集体投资建起三产用房,一个粉墙黛瓦、产住融合的山南头新村焕发了青春。

“老母亲开心着嘞,说赶紧拆老宅造新房!”姚文君家就地翻建起一座明窗净院的三层小楼,楼上6个房间开起了民宿,客满时一天收入就有两三千元。

人气旺、迎客来,姚文君这几年朋友、战友、老客户来得特别多。姚文君讲到这事直笑,“谁能想到咱这过去的‘空心村’现在这么受人待见,咋说呢,自豪啊!”

姚文君的开心事一件接一件。山南头留住了人、引来了人,他已出嫁的女儿前年主动搬回了村,还生了个宝贝外孙女。“嫁出去个女儿,带回来一家人,我现在四代同堂,这日子才叫红火!”姚文君紫红的脸上绽满了笑意,“咱这个桃乡,现在住得花一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