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人对于肩周炎的认知还是不够,甚至存在一些误区。也有许多患者因为怕疼而不敢多活动关节,以为忍忍就好了,久而久之导致肩关节各方向活动受限,严重影响生活,且伴有持续性疼痛不适。所以,当患者自检疑似为肩周炎时,千万不能拖,应尽快就医,以免症状加剧。
01肩周炎,是怎么发生的呢?
1、过度劳损
长时间高强度地使用肩部,是肩周炎的一大诱因。像装卸工、建筑工人、画家等,肩部总重复用力动作。这些职业人群长期高频使用肩关节,极易引发肩部炎症。
2、创伤损害
肩部受到诸如摔伤、扭转或拉伤等创伤时,肩关节周围组织会受到损伤。身体为了修复受损部位,会启动炎症反应,而这就可能进一步发展为肩周炎。
3、缺乏活动
长期缺乏运动,长时间不活动肩膀,肩部肌肉和韧带会变弱,肩关节稳定性变差,活动时易受伤,进而引发肩周炎,比如长期伏案且不活动肩部的人。
4、年龄影响
肩周炎在中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年纪大了,肩关节软骨会慢慢退化,关节活动范围变小,容易受伤。同时,肩部组织力量和弹性下降,也增加了肩周炎发病风险 。
5、疾病关联
一些全身性疾病也与肩周炎的发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会影响肩部组织代谢、血液循环或关节结构,与肩周炎的发生有关 。
02、治疗肩周炎存在哪些误区?
不少人对肩周炎缺乏正确认知,在治疗过程中存在诸多误区。
误区一、肩痛就认定是肩周炎
很多人一出现肩痛,就下意识觉得是肩周炎。但实际上,真正的肩周炎在肩痛患者中所占比例仅为 2% - 5%。而肩袖损伤和肩峰撞击症的发病率却高达 85%。这几种病症都有肩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的表现,不太容易区分,所以不能仅凭肩痛就盲目判断是肩周炎。
误区二、忽视早期症状
在肩周炎初期,症状往往比较轻微,这使得很多人对其不够重视。因为怕疼而减少关节活动,时间长了,肩关节各个方向的活动都会受到限制,尤其是外展上举时最为明显。这不仅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还会伴随持续的疼痛和不适。
误区三、盲目治疗
肩周炎在不同阶段,治疗方法也不一样。它分为疼痛期、冻结期和恢复期。疼痛期时,疼痛症状较为突出,治疗主要是为了缓解疼痛,预防关节功能出现问题;到了冻结期,关节功能障碍成了主要问题,这时治疗重点就变成恢复关节的运动功能;在恢复期,主要是消除残留症状,坚持加强功能锻炼,让肌肉恢复正常的弹性和收缩功能,从而实现全面康复,预防疾病复发。如果不了解这些分期,盲目治疗,很难取得好的效果。
误区四、因疼痛停止运动
治疗肩周炎和骨折后的 “制动” 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治疗肩周炎的关键在于 “活动”,只有通过不断地活动锻炼,才能逐渐撕开肩关节粘连的韧带和软组织。不过,康复运动要坚持,但也要避免过度运动。
03、年轻人如何预防肩周炎
如今,肩周炎不再是中老年人的 “专利”,发病群体正逐渐年轻化。那么,年轻人该如何预防肩周炎呢?
1、两手抱头法
双脚站成与肩同宽,双手抱住后脑勺。先将两肘向两侧拉开至与身体平行,再慢慢收回,像要夹住头一样,反复进行。
2、单手压肩法
右肩为例,就右脚在前呈弓步,距桌约一尺,左脚在后伸直。右手放桌上,左手压右肩,借身体向下、向后摆动的劲,适度按压右肩,左右交替练。
3、扩胸分肩法
双脚与肩同宽站立,双手放胸前,两肘与肩平齐,手背朝上、掌心朝下。接着扩胸,同时向两侧展开双肩,过程中吸气,然后恢复原状并呼气,重复此动作。
4、头压手掌法
早晚平躺在床上,伸直腿,把掌心向上的手掌放在头下。用头用力压手掌中心,哪边肩不舒服就压哪边,每次压 20 分钟。要是开始觉得难做到,可先侧睡压手掌。
5、旋摩肩周法
坐着,左手掌贴在右肩,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按摩 50-100 次,直到右肩有温热感,换右手对左肩做同样操作。
目前肩周炎比较常见,肩膀经常疼痛很有可能与该病有关。长期肩膀疼痛无法缓解,需要到医院专业检查诊断,确诊患上肩周炎后只要科学治疗都能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