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来袭,气温骤降,市民餐桌却是“春意盎然”。记者昨天走访申城市场发现,蚕豆、荠菜、春笋、香椿等时令春菜正陆续成为菜场、商超摊位上的“主角”,用一口春天的鲜嫩,拂去冬日的寒意。

  昨天上午,海岸君走进杨浦区源泉路上的一家菜市场,放眼望去,已是春意盎然。一捆捆色泽翠绿、鲜嫩水灵的时蔬整齐码放,摊主们一边麻利地整理货品,一边热情招呼着来往顾客。



  “蚕豆怎么卖?”“6元一斤,又鲜又嫩的云南蚕豆,来几斤?”摊主老林拿起一枚蚕豆,剥开豆荚给顾客看,“掐掐看,很嫩的”。他告诉海岸君,云南蚕豆在去年12月就上市了,但当时供应量不多,一斤卖到了十二三元,节后价格“腰斩”,尝鲜的人就多了

  “3斤蚕豆炒一碗,十几块钱就能给餐桌添一道春菜。”老林说,蚕豆是从南吃到北的,现在云南、福建的蚕豆都上市了,再过一段时间,浙江豆、江苏豆会陆续上市,上海本地崇明、南汇等地的蚕豆要5月才能上市。而随着上市量的增加,蚕豆价格也会逐步下降。



  在他的摊位上,林林总总摆放了五六十种蔬菜,其中约一半是绿油油的时令菜。马兰头、荠菜、春韭、豌豆苗、草头、水芹、韭黄等一字排开,旁边还有打了霜的上海青、小菠菜等。“春节里吃多了大鱼大肉,最近买绿叶菜的顾客蛮多的,一方面清清肠胃,另一方面也是换换口味,品尝‘春天的味道’。”

  “称半斤荠菜。”住在附近的爷叔手里拎着一斤馄饨皮和一袋青菜,准备回家包一顿菜肉大馄饨。“只用荠菜的话,馅芯就太干了,荠菜、青菜、香菇和猪肉拌在一起,才是正宗的老上海菜肉馄饨。”



  来买春笋的阿姨则准备烧一锅腌笃鲜。“办年货的时候买的火腿肉,再加点小排、春笋和莴笋,清清爽爽。”她说,除了两斤竹笋,还买了一把马兰头回家炒豆腐干。“这两天家里人喉咙不舒服,吃点马兰头清热祛火。”

  “今年春菜的价格比往年实惠。”在双阳路上的一家菜店里,店主小范正在招呼老客户买菜。他告诉海岸君,以草头为例,去年年后要卖到16元/斤,今年则是10元/斤。荠菜则从春节期间的18元/斤,降到了7元到10元/斤。“从田头挖来的野荠菜价格高一点,虽然卖相不好,看上去发黑,但是香气更浓,要比大棚种植的荠菜好吃。”

  不仅线下市场春菜热销,线上平台和连锁商超也上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春菜。海岸君在叮咚买菜App上看到,“春菜尝鲜”专区里有高原豆苗尖、芦笋头、雷笋、水芹、青米蚕豆等品种,产自云南的香椿也已经上市,100克售价18.5元,每斤售价近百元。

  业内人士表示,作为春季的“奢侈品”,香椿营养价值高,供应期通常不到一个月,价格也相对较高,目前市场上只有少量供应。等到3月下旬至5月上旬,江浙一带地产的香椿集中上市,价格会回落一些。

金海岸工作室

作 者 | 张钰芸

图 片 | 张钰芸

视 频 | 张钰芸

编 辑 | 任天宝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