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设世界旅游名城的战略目标下,四川成都近日出台《成都市进一步促进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措施》(简称《措施》),围绕旅游产业园区能级提升、打造高能级旅游品牌、进一步激发旅游消费潜力等方面释放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信号。这份文件不仅包含最高500万元的奖励额度,更首次将低空旅游、近零碳景区等新兴业态纳入扶持体系。多位业内人士评价,这是成都继“三城三都”建设后,在文旅赛道上的又一次系统性布局。


▲ 外国友人在成都体验“中国年”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供图

据文旅大数据综合测算,2025年春节假期成都市共接待游客1995.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72.1亿元,按可比口径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5.2%、12.1%。游客的极速增长倒逼成都从流量经济转向质量经济。对此,《措施》首次明确“旅游产业园区”的核心地位,形成“重大项目+规上企业+小微孵化”的立体扶持网络。其中,对旅游产业园区内项目总投资在2亿元以上的重大在建文旅项目,在项目已投资资金不低于总投资金额的30%后,通过竞争性评审,按照不超过实际投入资金(累计)比例10%的标准择优给予一次性项目补助,补助金额不超过500万元。

“过去文旅项目常面临‘重建设轻运营’的痛点,《措施》通过竞争性评审确保资金流向优质项目。”四川大学旅游学院相关专家指出,《措施》还特别设置“上规上榜”奖励,如对首次营收破5亿元企业给予50万元奖励,将有效刺激企业规模化发展。

在品牌建设方面,《措施》展现出将成都打造成“世界级旅游IP”的决心,将品牌价值转化为真金白银:对新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给予一次性500万元奖励。对新评为旅游名县的,给予一次性500万元奖励。被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新评为“世界最佳旅游乡村”的,给予一次性200万元奖励。对新评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的,给予一次性100万元奖励。

同时,对新评为“国家五星级饭店”的,给予一次性50万元奖励。新晋“国家级金树叶级绿色旅游饭店”也将获得15万元奖励。这与成都建设“国际会展之都”的战略形成联动。“这传递出从‘豪华硬件’向‘低碳运营’转型的信号。”日前,为获评“金树叶”,成都东升商务酒店已启动光伏幕墙改造等项目,总经理周颖透露:“从行业发展来看,绿色认证带来的境外客源增长更具长期价值。”

《措施》还提出:对由市文广旅局新评为数字光影、数字文娱、低空旅游等“成都市文旅消费新业态特色项目”的,给予一次性不超过50万元奖励。对新开通并实际飞行的低空载人观光航线,单家企业奖补最高不超过50万元。

值得关注的是,《措施》针对开拓国内游、入境游客源市场奖补方式、标准进行了重点优化,加快推进旅游业补短板、拓优势、增动力,实现“新出发”。例如,对支持市场主体开拓国内客源市场方面,由以往“排名奖补”调整为“人次奖补”。入境客源市场方面,对利用240小时免签政策推出12小时至72小时在蓉不同行程、不同主题中转旅游“套餐”的OTA平台、旅行社,按不超过150元/人次标准给予补助。

“2024年从大年初一开始带团,今年从1月24日就开始工作了,到目前一直未休息,还有5天结束。”外语导游亚荣今年春节带着一个越南团在成都体验中国春节,“看大熊猫、逛武侯祠等行程对东南亚游客有非常大的吸引力。”

据航旅纵横平台数据显示,2025年春节假期(2025年1月28日至2月4日)入境热门目的地前十名中,成都排名第四。携程数据显示,2025春节假期四川入境游订单量同比增长94%。

“《措施》的制定,进一步增强了政策的针对性、精准度,更加突出产业提能、品质提升、消费扩容等,有利于旅游业加快补短板、拓优势、增动力。”成都大学副教授、成都旅游景区协会秘书长徐茜认为,当相关旅游补贴从“撒胡椒面”转向“重点爆破”,成都模式或为中国城市文旅转型提供新样本。

2025年2月10日《中国文化报》

第7版刊发特别报道

《四川成都:旅游补贴从“撒胡椒面”转向“重点爆破”》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