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提升大型科学仪器开放共享水平,让更多科研资源“活起来”“用起来”
青岛市政协委员、民革青岛市委会秘书长 石硕
建议:一是全局统筹、突出重点,进一步整合共享资源。充分发挥大型科学仪器开放共享服务平台统筹功能,联合开展调查摸底,遴选一批高端、高价值、优质科学仪器资源向重点科研领域优先倾斜开放。打通共享资源向企业的流通渠道,以线上线下服务有机结合的方式,构建一套覆盖研发、创新、生产的全链条服务体系。
二是完善平台、升级功能,提供专业化规范化服务。借鉴北京构建“总平台+领域平台+研发实验服务基地”型服务体系的做法,加快市级平台与区域内高校院所管理平台的数据对接,搭建区域性的管理网络。重点完善管理平台的财务结算等功能,提升用户使用便利度。
三是强化激励、促进交流,完善区域化共享机制。进一步健全科学仪器开放绩效评价体系,提升仪器单位开放共享的积极性,推进共享服务市场化、规范化运行。可由政府牵头,引导高校院所与企业形成共享联盟,实现联盟内部定向检测优先服务、优惠使用等。
多措并举发展首发经济,引燃消费新动力
青岛市政协委员,民革青岛市委会常委,李沧区新动能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赵蓉
建议:一是加强市场整合,促进新产品、新业态的跨区域流动。落实《培育发展新型消费释放消费潜力三年行动方案》,以更实惠的支持性政策,推动各区市设立更多品牌首店、旗舰店、体验店,让“日逛”“夜游”呈现“四季旺”,为首发经济发展打造更好基础。
二是构建首发经济专业服务生态,提升服务保障水平。定期举办产品推介会和行业高峰论坛等,鼓励更多高品质、高流量的国内外品牌来青举办首发首秀首展活动,在场地租赁、展场搭建、宣传推广等方面给予支持,进一步提升城市知名度与区域竞争力。
三是支持商贸零售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立足于青岛的城市定位、消费习惯和群众需要,不断创造适应新需求的有效供给,开发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的商品和服务,引导大型商业综合体、购物中心、综合超市加快场景化改造步伐,积极引进展示店、快闪店等零售新业态,推动优质头部品牌网店入驻卖场,设立线下直播门店等。
产业赋能夯基础,政策加持优服务,促进驻青高校毕业生留青就业
山东省政协委员、青岛市政协常委,民盟青岛市委会常委,山东科技大学文法学院院长、教授孙法柏
建议:一是夯实产业发展根基。加快推进高端产业项目引进步伐,持续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动重点产业建群强链。适度发展综合型垂直电商、数字文化、电竞动漫、短视频短剧等新兴业态企业,扩大高收入岗位规模,以产业转型带动人才留青。
二是加大政策奖补力度。提高硕士及以上高学历人才、紧缺专业毕业生等奖补标准,探索“双一流”高校本科毕业生购房补贴政策;取消毕业生户籍地对人才奖补申领的限制。
三是深化校企合作交流。加强高校与企业横向课题合作,实现成果转化与就业“双轴联动”。建设公共实践平台、培养培训基地,打造一批新兴产业“学习工厂”。
四是提高就业服务质量。建立完善“全市一个就业服务平台”,实现信息发布、简历投递、面试录取“一网通办”。紧紧围绕市“10+1” 创新型产业体系,面向青年群体推出“沙滩招聘节”“招聘+歌会”等喜闻乐见的招聘活动。
深化数据要素场景化应用,助力金融科技发展
青岛市人大代表,民盟青岛市委会常委,浙江元森产业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壹森文旅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壹森文旅产业(山东)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艾琳
建议:一是资源资产化,拓展新场景。推动公共数据汇聚治理等,建设数据资源登记分节点等。深化“以公共数据运营撬动数据要素市场”模式,在产业、城市治理等领域打造特色数据产品,新增数据运营服务。
二是企业数字化,激发新活力。提升企业数据采集治理能力,鼓励安全合规资产化,创新推进产业化。参考北京模式,对国企数据资产入表设时间表并补贴。
三是流通高效化,搭建新平台。高水平建设大数据和海洋数据交易平台,提供登记等服务,建设可信空间等平台,支持建立数据托管机制。
四是服务创新化,挖掘新价值。鼓励金融机构围绕数据提供征信和贷款服务,横向打通关键行业和公共事业数据,为金融服务提供优质数据源。五是安全规范化,筑牢新防线。开展数据分类分级管理,加强重要和核心数据保护,规范使用权限,强化监测,落实防泄漏责任。
加快青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
青岛市政协委员,民建青岛市委会经济委主任,青岛市经济发展研究院研究员,青岛市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张炳君
建议:一是积极争取智能网联汽车国家级试点。推动建立省市联动、部门协同的试点争取和推进机制,高起点编制试点方案,探索差异化路径或更为聚焦的细分领域全域先行先试,加快路侧新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尽早实现全域示范。
二是创新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招商模式。积极推动国内龙头车企、造车新势力车企在青岛落地研发总部,支持青岛优势企业并购一批具有核心技术的关键零部件及相关上下游企业,加大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场景开发开放力度。
三是完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政策体系。编制青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或行动方案,配套出台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专项支持政策,主动加强与其他试点示范城市的协作合作,探索认证互通、资源共享的体制机制。
四是推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核心技术研发。建设智能网联汽车仿真实验室等,打造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开放式创新平台,集中力量突破核心器件等保障产业安全的关键技术,培养和锻炼一批从事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研发的创新团队。
聚焦“10+1”重点产业方向全面优化政务服务
青岛市政协委员,民建青岛市委会常委、内部监督委副主任,青岛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副局长刘晓倩
建议:一是线下打造综合服务载体。依托现有政务服务中心、便民 服务中心,设立服务专区,开通绿色通道,推动涉产业链服务事项一站式办理。在有条件、有需求的工业园区设置便民服务点, 打造便捷高效“1530”(主城区15 分钟、乡村30 分钟)“就近办”政务服务圈。
二是线上优化平台服务体系。全面推行事前“智能推荐+智能导办”、事中“数据共享+智能帮办”、事后“智能审批+智能监管”等全流程数字赋能“智能办”模式, 拓展“智能办”服务场景。
三是纵深推进关联事项集成办理。围绕特色领域、重点产业,打造青岛特色标杆“一件事”。建立全市“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清单管理制度并动态更新,定期督导检查,实现“一件事”服务链条“好办易办”。
四是建立线上线下一体帮办代办机制。加强各渠道间服务联动,推动线上线下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同质量服务。强化“有解思维”“全流程服务”工作理念,推出一批能解决疑难问题的专家,推动“难题有解”。
推进青岛市深远海“海上风电+海洋牧场”产业融合发展
青岛市政协常委,民进青岛市委会副主委,青岛大学机电学院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中心主任王继荣
建议:一是搭建国有大型能源企业与青岛民营新能源、深海养殖企业共同参与的试点项目平台,支持深远海“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的融合探索。同时,加强与海军、海警合作,助力海洋维权日常监管等,探索海上新能源与海洋融合发展的军民融合新模式。
二是发挥科研院所等平台科研力量,助力“海上风电+海洋牧场”高质量融合。依托青岛市海工装备、海水养殖科技创新平台,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海上风电、深远海海水养殖深度融合。围绕海上风电高端装备、海洋渔业种苗、信息管理系统等核心融合技术组织科技攻关,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安全自主可控。
三是加强政策、资金、基础设施等要素保障。精准对接新能源和海水养殖企业用资需求,设立绿色补贴专项资金和产业发展引导基金,鼓励地方金融机构试点设立绿色贷款、绿色基金、绿色证券等资金支持模式。高标准加强海上风电电能储备、联网,海洋牧场专用码头、冷链仓储、环境工程等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
加强传统文化“两创”,AI技术赋能“非遗”传承
青岛市政协常委,民进青岛市委会常委,青岛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王静怡
建议:一是建立非遗文化人工智能数据库。组建人工智能数据采集团队,利用AI技术智能采集非遗数据,最大程度保存非遗文化的原始状态,以便后代更好地学习和传承,确保技艺的延续。
二是开发非遗创作软件革新非遗工艺。搭建创新实践平台,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非遗文化创作设计软件,创作非遗文创产品;结合传统手工艺与3D打印技术,创新非遗新工艺,推动传统工艺的现代化,推动非遗品牌创新。
三是研发非遗交互式体验产品与沉浸式体验场景。利用AI和AR人机交互体验技术,为非遗文化展示提供沉浸式体验,提升其真实性与互动性,使传统文化更生动地与文旅相结合,打造具有新时代特色的非遗文旅品牌。
四是开展非遗文化传承人人工智能知识培训。依托高校平台,针对非遗传承人的创新思维和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培育。鼓励非遗传承人拥抱新技术,提升社交媒体曝光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架起中外文化交流的数字桥梁,提升我国非遗的国际影响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校园“岐黄”生根 文化传承“药”香
青岛市人大代表,农工党青岛市委会常委,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中医儿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徐涛
建议:一是课程赋能,筑牢知识根基。按学龄阶段有针对性普及中医药知识,幼儿园以中医药小故事、儿歌、游戏启蒙,小学讲解中医药理论和药材功效,中学结合生物、化学开展实验课程,不断提升青少年中医药健康素养。
二是活动赋能,激发学习热情。举办中医药文化主题日,邀请专家讲座、辨识药材;组织研学旅行,参观中医药院校、医院、种植基地;在校内开辟中药材种植基地,开展创意手工课,制作中药香囊、书签等,成立校园社团,举办知识竞赛、种植活动。
三是环境赋能,营造文化氛围。建设中医药文化长廊,展示历史、成就和名人事迹;打造中医药体验馆,提供标本、器具供学生参观;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播放中医药知识,制作宣传手册、海报。
四是师资赋能,保障教学品质。对教师进行中医药文化培训,提升素养和教学能力,加强学校与中医药院校、医院合作,以中医药知识校园普及推动我国中医药文化的不断传承和创新。
打造“家门口”养老新模式 推进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
青岛市政协委员,农工党青岛大学基层委主任,青岛大学再生医学与检验创新研究院院长、教授徐文华
建议:一是政策支持,完善顶层设计。制定专项政策,明确嵌入式养老服务的发展目标、设施标准和扶持政策。设立专项基金,整合多渠道资金支持养老设施建设与运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补贴、贷款贴息等形式,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
二是资源整合,提升服务效能。融合卫生服务中心、社会组织、志愿者队伍等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新建小区严格落实设施配建要求,老旧小区通过改造闲置房屋等方式增加养老场地资源。建立人才共享平台,鼓励院校开设养老服务专业,扩大人才培养规模,提升服务质量。
三是服务提质,优化养老体验。建立嵌入式养老服务标准体系,明确服务内容和质量要求,规范服务流程。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建立老年人满意度调查机制,加强服务质量监督与评估。搭建全市统一的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实现健康监测和生活状态预警,提升养老服务的精准性和科学性。
促进青岛市大学资源与中小学教育有机融合
青岛市政协委员,致公党青岛市委会副秘书长闫玮
建议:打破教育资源的界限,让青岛市大学资源走进中小学校,促进有机融合。一是大学资源进校园,定期开展讲座与互动活动。邀请大学专家、学者、教授走进中小学校园,举办科普讲座、学术沙龙等活动,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二是更新中小学教师教育理念,建立校际合作机制。建立大学与中小学之间的合作机制,鼓励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和学术交流,共同探索适合中小学生的教育模式和方法。三是开发特色课程与项目,开发跨学科课程。结合大学专业特色,开发跨学科课程,如科技创新、人文艺术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四是建立学生导师制度,配备大学导师指导。为有兴趣和潜力的中小学生配备大学导师,进行个性化指导和培养,帮助他们提前了解大学专业、规划未来发展。
拓宽医养结合路径 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青岛市人大代表,致公党青岛市委会常委,青岛市市场监管局药品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处处长刘晖
建议:一是建立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搭建覆盖医养结合机构和医疗机构的统一信息共享平台,实现老年人健康档案、诊疗记录、用药记录等数据的实时共享,确保医疗信息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同时加强数据安全管理,保护患者隐私。
二是构建紧密型医养合作关系。鼓励综合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养老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定期派驻医护人员到养老机构提供诊疗服务。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可在内部增设康复疗养科和护理养老床位,实现医疗与养老服务的有机融合。
三是优化医养资源配置。依据区域人口分布、老年人口数量及健康状况等因素,科学布局医养结合服务机构,特别关注农村地区老人的养老问题。加大对医养结合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鼓励高校和职业院校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建立实习实训基地。
四是完善医保政策支持体系。医保部门应深入调研医养结合服务的实际需求,制定符合行业特点的医保报销政策。将符合条件的医养结合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报销目录,合理确定报销比例和限额。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为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稳定的资金保障。
提升青岛适老化无障碍交通出行服务水平
青岛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青岛市委会常委,青岛铁路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郭福成
建议:一是加强政策引导。出台有关适老化无障碍交通出行服务的市级政策意见,规范和鼓励公共交通服务部门和有关市场主体提供适老化、无障碍交通出行服务,统筹推进城市公共汽电车、轨道交通等领域适老化服务提升、车辆更新、设施改造。
二是提升公共交通适老化服务设施。积极推广低地板及低入口城市公共汽电车,不断提高其运营比重;在具备条件的公交站台,设置无障碍通道并配备座椅等候设施,积极建设智能化公交站厅,实现公交实时点位滚动显示、公交到站语音提醒等功能;提升地铁与公交系统接驳,缩短换乘步行距离,真正实现“地铁到站、公交到家”的便捷服务。
三是提升网约车平台“适老化”应用。完善网约车软件老年人服务功能,增加语音接单、后台下单、线下结算等老年人关怀模式,优化完善“一键叫车”功能;鼓励重点场所提供便捷叫车服务、设置扬招站牌候客点;指导主要平台公司为老年人提供优先派单服务。
走快速高质量发展路径,让低空经济振翅“起飞”
青岛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青岛市委会常委,青岛乾运高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琦
建议:一是在法律法规与政策上支持低空经济。组建跨部门工作小组,细化行业标准,明确法律边界,制定全面细致的规则,为低空经济参与者提供行为指南,建立健全低空经济统计监测体系,并加大产业配套、信息基础设施、低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破解低空经济技术瓶颈与创新需求。加快低空经济全产业链布局,支持企业联合高校院所搭建高能级创新平台,加强在低空飞行技术、感知和通信技术、数字技术等关键技术领域以及应用场景等方面的研发攻关,增强企业创新能力。
三是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围绕“研发-制造-服务”的全链条人才队伍需求,加快引进一批高水平人才,支持与低空经济相关的教育与培训项目,发挥行业协会和专业组织桥梁作用,打造低空经济人才高地。四是提升竞争格局与促进产业融合。打造区域产业特色,聚焦低空飞行器研发制造、航空航天技术创新等领域,培育高端产业集群。积极开展低空经济试点示范项目,并注重与山东省其他城市形成产业互补。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记者 薄克国 通讯员 王馨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