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以来,《哪吒2》不断刷新的票房捷报,与DeepSeek仅用7天实现用户破亿的消息,如同硬币的正反两面,共同勾勒出中国文化与科技出海的崭新图景。
以「中国式叙事」、「工业化制作」为营销关键词的春节档在IMAX银幕上掀起东方巨浪。走过了120个年头的中国电影,似乎正在拼力给行业希望感,像在冷雨夜里喝饱了水分的麦苗,在苦寒里杀出一条生路以后,不惧烈日,争分夺秒恣肆生长。
在《哪吒2》以秒为单位刷新票房纪录,成为断层“顶流”同时,被海外用户称作「东方神秘力量」的DeepSeek也在以超强算力解析着电影观众的审美密码,和电影工业化的新发展蓝图以及红色警示。
这么说是有依据的。我想站在这场人文与科技双重奇观的起点,先看看在思维层面,AI洞悉和预见未来世界的能力已经超越多少人类,围绕「中国电影未来」主题,向DeepSeek提了一些问题。结果比我想象得更惊艳更有意思,也更危险。
我的第一个问题是:2025年春节档票房突破130亿,你如何看今年春节档不断刷新票房捷报这件事?对2025年电影行业有何看法和预测?
下面是DeepSeek的最终回答。
在对现状的审度上,DeepSeek提到了“产业升级”、“结构性矛盾”,也直中要害抓住了镁光灯下刺眼的真相,“技术自主性”、“内容同质化”、“人才结构断层”。
对2025年行业预测,DeepSeek抓取到“教育革命重构人才供应链”、“技术国产化”、“全球文化博弈”等。最让我惊艳的是,DeepSeek抓取到了“工业化与人文性”、“建立东方美学技术标准”。
DeepSeek的回答存在明显问题,比如引用内容数据缺少信源,虚构缺少明确出处和计算公式得出的数据做观点支撑。这里不做讨论。重点是DeepSeek已经有出色的批判性思维。从产业现状,到背后隐忧,到东方美学叙事标准,以及最重要的,培养创新人才队伍。
含特效量最高的春节档:
技术狂奔与人才断层
YIQIYINGCHUANG
一面是春节档单片特效制作费用上亿的资本布局,一面是数十万的行业人才缺口。看似展现中国电影工业化实力的春节档,实则背后暗藏隐忧。
《哪吒2》每一秒镜头制作成本超过30万。《蛟龙行动》“10亿成本打造深海奇观”。《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被网友评论“叙事崩坏”,特效成了“掩盖剧本苍白的遮羞布”。
电影《蛟龙行动》剧照
导演饺子曾在公开采访中坦言,5年时间,参与过《哪吒2》工作的全国动画人才超过系那4200人,可以说,国内大部分优秀动画人才,都为这部作品贡献过。
诞生了《封神2》和《蛟龙行动》的青岛影视基地虚拟制作棚,尽管硬件基建超车,拥有全球首个5G+8K全流程制作体系,较传统绿幕制作效率提升47%。
据基地运营方透露,能同时操作虚拟引擎与摄影机追踪系统的技术导演,时薪高达5800仍供不应求。导致上述现象的共同原因之一,是行业人才结构撕裂。根据《2024年山东影视人才蓝皮书》,对比美国佐治亚州影视基地的配套教育体系,青岛周边高校仅3所开设虚拟制片课程,毕业生实操达标率不足21%。
创意内容开发、原创IP孵化能力不足,是第二个原因。根据网查数据,2021年-2024年基地TOP10影视项目中,科幻/奇幻类型占比达74%,现实题材作品仅占12%。过度依赖视觉奇观的技术路径,暴露出国内影视内容行业与好莱坞相比,在叙事创新能力上的差距。这一结论也被今年春节档影片齐备“特效繁荣”“IP续集”“家国叙事”共同创作理念生动具象。
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剧照
国内影视教育:在技术浪潮中
平衡产业需求与人才供给
YIQIYINGCHUANG
《2023年中国影视人才发展报告》中数据显示,国内影视行业人员中,仅有35%接受过系统职业培训,60%以上依赖自学或企业培训。2023年影视行业技术岗位空缺率达40%。教育部2024年就业质量报告显示,影视类专业毕业生行业留存率仅41%。
有调查数据显示,76%影视从业者认为现有培训内容与实际工作需求有脱节,毕业后需要二次培训才能上岗。课程设置多偏重理论,实践环节不足,是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
2024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暨中国电影金鸡奖金鸡电影论坛·学术论坛上,从业者们达成共识:影视职业教育的未来,不是培养对抗AI的艺术家,而是需要缔造能驾驭技术浪潮的的“新工业人”。
把AI作为工具,成为技术浪潮的参与者,时代的同行者,做能驾驭技术浪潮,兼具深谙东方文化、工业美学的职业从业者。正如DeepSeek在对话最后给出的结论:只有当技术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达成动态平衡,中国电影才能真正从“票房奇迹”走向“文明叙事”。
中国电影工业化的权杖,才真正掌握在国人自己手里。
系统+实用+有效
重构影视人才能力坐标
YIQIYINGCHUANG
在这场已经起跑的技术狂奔与人才断层的行业竞赛中,益起映创秉持产教融合学习理念,提出课程设计三重目标突围:
1、系统——区别于一般的分享,让创作更有体系化。
还原工业场景,拆解工业标杆。以目前两门正在招生的「AI专题课程」为例。案例+实践教学。《AI生成剧本创作全流程》课程,内容涵盖从文本创意到剧本生成,到多题材实战的完整流程。带你结合AI给出的灵感,设定故事主线,剧本结构,分场设计,台词设计等不同题材类型剧本需要的多个主要环节。真正掌握系统性思维的人必定会举一反三。这门课的目标是希望你掌握系统创作思维,成为能驾驭工具,驾驭不同题材类型的复合型剧本创作人才。
《影视AI短片创作训练营》从“一部专业全AIGC影片是如何诞生”讲起,以学员实操和老师指导为基础,一步一步带你学会、会用专业级商业AI影视作品核心创作方法,直到最终完成自己的可商用专业AI子作品。完成学期任务可以获得《AIGC(高级)职业认证证书》。
2、实用——区别于理论,不是纸上谈兵,而是派上用场。
以工业化标准、职业化目标,重塑创作思维。2025年开年,我们陆续交付了「剧作工作坊」「导演工作坊」职业认证课程系列,于过去工作坊课程相比,增加的“职业技能认证”考核部门,并为考核通过颁发职业资格认证证书。
每份证书都是经由人社部备案组织颁发,具体用途包含但不限于:升职加薪、职称评定、求职助力。是教育系统、体制内工作的从业者的职业履历加分项。也有从业者在拿到证书后,换得更好的工作机会。
目前正在纳新的职业认证课程有:《编剧(中级)职业认证课程》,课程导师是多次担任金马奖等电影节评委,有二十多年剧作研究教学经验的王玮老师,也是数百位学员评价,把好莱坞经典剧作法讲得最透的老师。
《编剧(高级)职业认证课程》,担任课程讲师的是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副教授、电影剧作研究室负责人、研究生拔尖人才实验班专任导师、中国电影编剧教育工作者委员会理士、导演、编剧杨蕊。授课内容包括观演艺术的基础原理、类型的源头、东西方叙事差异等,提升影视从业者专业素养、文学艺术审美力、类型故事创新力。
「导演工作坊」已完成交付的有《导演(初级)职业认证课程》,课程从导演思维开始讲起,帮你了解导演基本工作,建立全面知识体系,着力帮你以导演角色进入影视行业。对于想掌握全面导演思维与技法的影视爱好者、从业者,以及影视编导、导演、摄影等方向的艺考生、跨专业考研生,都是高效实用的选择。
《导演(高级)职业认证课程》,课程导师向往,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国家二级导演,中国高校影视学会会员、北京电影家协会会员、北京电影学院教师。完成课程学员的优秀学员的优秀毕业作品,有机会得到电影节推荐。
3、有效——在实用的基础上,强调结果,实用而有效果。
更广阔的视野激活文化基因。跟随导演雎安奇回溯西部电影和践行建筑遗产影像,在深层理解西部文化下的电影叙事与场景构建基础上,深度探讨如何在当代电影中,提炼西部精神与视觉表达。
还有《电影场记训练营》。如果你希望全片了解在一个拍摄片场发生的一切细节,这门课会给你一份列表式的说明书式的答案。在我看来,更重要的意义是会彻底改变你对场记这份的职业的认知。如果你以为场记只是打板,就大错特错了。在一个片场,资深场记的角色更像是导演的外脑,事无巨细帮助导演理清片场的每一处细节。这是一份真正需要以匠心对待的职业。
当我们在谈电影工业化时,实质是在争夺人才供给的制高点。电影工业化的本质不是技术参数的堆砌,是人才体系的深耕。2025年是益起映创深耕影视职业教育赛道的第13年,未来我们也会坚持关注产业前沿动态,持续以产教融合为基本框架研发制作“系统”、“实用”、“有效”的课程,在这条赛道上长跑。
我们希望每一位选择这里的学员,都能成为未来的创造者。新春开工季,我们准备了「新春畅学」券礼,如果有你想学的课程,别错过。希望和你一起同行,一起创造。
作者 | 轻舟
排版丨Amethyst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豆瓣及网络,
若有侵权请主动联系我们。」
益 起 推 荐
关 注 【 益 起 映 创 学 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