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彩条屋官方微博

出品|搜狐科技

作者|张 莹

编辑|杨 锦

春节期间,县城电影院的《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检票口前,排队检票的队伍人头攒动。从票房数据看,这是今年春节档最热门的电影。

5年前,《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我命由我不由天”成为金句广为流传。这部电影也创下了50.35亿元的超高票房。五年后,续作《哪吒2》上映。

数据显示,《哪吒2》为今年春节档贡献了一半的票房。截至发稿,《哪吒2》的票房已经超过84亿。目前,猫眼对《哪吒2》的票房预测已经达到120.54亿。

近日,搜狐科技对话资深媒体人、影评人、毒眸总编辑吴燕雨,艾媒咨询集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博士,对春节档的票房表现、《哪吒2》的成功原因、IP续作成功的关键等话题等进行讨论。

对于《哪吒2》的成功,吴燕雨认为这是必然的。她谈到,观众五年积累的高期待值和自身品质的全方位提升,推动票房增长。同时,影片展现的中国社会众生相,引发观众共鸣。

除单支影片外,总体来看,刚刚结束的春节档总票房达到95.10亿,观影总人次1.87亿,刷新了中国影史春节档票房和人次纪录。

吴燕雨认为,今年春节档票房破记录,最直接的原因是有很好的电影。从整个电影市场来看,这是一次回归本质、重新审视市场逻辑的机会。

张毅则提到了微短剧的发展对电影的潜在挑战。他指出,今年春节档的影片大多以IP续集的形式出现,这种“老瓶装新酒”的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行业以守为主的策略。

吴燕雨认为,IP续作的核心在于创作者是否能够抓住IP的灵魂。如果能够抓住内核,那么无论人物如何变化,甚至演员如何更换,都不会真正影响IP的发展。


谈春节档:“以守为主”

搜狐科技:据国家电影局,2025年春节档(1.28-2.4)总票房达95.10亿,观影总人次1.87亿,刷新了中国影史春节档票房和人次纪录。您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吴燕雨:从最直接的原因上来看,当然是因为有很好的电影。从整个电影市场来看,这是一次回归本质、重新审视市场逻辑的机会。

几乎所有人都对《哪吒2》的票房成绩感到意外,但又觉得在情理之中。我一直认为中国观众是全世界所有观众当中最爱看电影的。观众从未真正离开电影院,关键在于我们提供的电影是否真的足够好看。再加上选择在春节档上映,这意味着影片已经获得了下沉市场观众的购票动力。这样一部电影的出现,一定会带高整个大盘的水位。

张毅:行业里面大家对于春节档整体是“又爱又恨”的。“恨”是指对市场和自己作品的担忧。一方面,微短剧发展迅猛,市场规模在2024年正式超越了电影市场,这意味着很多观众开始为微短剧付费。另一方面,春节期间大家还担心短剧的发展会影响资源方、制片方和投资方的精力分配,他们可能会将重点转向短剧,而忽视电影市场。最关键的是观众的选择,在寒冷的冬天,观众是否会更倾向于待在家中看手机,而不是去电影院。

因此,今年春节档的影片大多以续集的形式出现,如“哪吒”“唐探”等,“射雕”也是老IP。这种“老瓶装新酒”的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行业以守为主的策略。


谈《哪吒2》:“成功是必然的”

搜狐科技:哪吒2为春节档贡献了一半的票房,2月6日已经登顶中国电影票房冠军,请问您如何评价这部电影?您认为它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吴燕雨:从理性层面来看,该IP本身具有很高的大众认知度,第一部的票房成绩也非常出色。喜欢这个IP的观众等了足足5年,影片在观影情绪在最高点时上映。如果第一部是上乘水准的作品,那么第二部在家国情怀、画面质感、剧作复杂度以及内核传递等方面都提升到了更高的层次。

从感性层面来看,这部影片是中国社会众生相的体现,其背后的价值观与当下的社会格局、文化自信、爱国情怀等相呼应,观众能够在影片中找到共鸣,看到自己的影子。

此外,这部影片的营销没有做一些“花活”,而是提炼了核心的观影因素进行传播。这是《哪吒2》后续票房曲线走得很稳的重要原因。

张毅:这部影片在今年春节档能够火爆出圈,除了影片本身的品质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影片成功带动了以儿童和家长为主的观众群体。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机遇。今年春节档的动画电影中,能够与之竞争的作品并不多。

此外,以家庭为单位的观影模式也会导致家长担心,孩子没看过开学后和其他孩子会没有话题。因此,影片也满足了家长对孩子教育和社交的期望。

搜狐科技:张老师提到了因为社交去观影。《哪吒2》的预测票房一路攀升,电影票房的上限,是由质量决定的吗?

张毅:如果影片本身质量好,在后续的二次传播、三次传播甚至裂变传播中,就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现在的传播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社交媒体,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是一种病毒式传播。如今,这种效应会被无限放大。

燕雨:要成为一部突破票房天花板的电影,它首先必须是高质量的影片。但仅有高质量也是不够的,关键在于这部电影是否能够从其核心受众群扩散到更广泛的圈层,深入到中国普通百姓的生活中,成为一段时间内中国人娱乐社交的热门话题。

我会通过观察县城唯一一家电影院的排队情况来判断电影的热度。如果这家电影院在放映前排起长队,那票房一定是30亿加。看电影本身就是一个具有极强社交属性和群体效应的活动。一旦触发下沉地区的群体效应和传播效应,电影的票房潜力是巨大的。


谈IP续作:“核心是抓住IP灵魂”

搜狐科技:今年春节档六部影片均为IP续作或改编,IP续作如何在维持观众情怀的同时,避免陷入“吃老本”的争议?

吴燕雨:我觉得核心在于创作者是否能够抓住IP的灵魂。很多人在拍摄IP续作时,观众有时会觉得不对劲。这并非IP本身的问题,而是创作者可能只抓住了IP的外形、表面元素或部分特征,而没有触及IP的本质。如果能够抓住内核,保持灵魂不变,那么无论人物如何变化,甚至演员如何更换,都不会真正影响IP的发展。

比如经久不衰的《熊出没》,人物一直是这些人物,但故事内容不断更新,无论是披上科幻外衣还是非常少儿的故事,它在各个档期都很“能打”。因为这个IP本身的情感内核和与观众的情感连接从未改变。

张毅:我们反过来关注下IP在后续延伸方面带来的机会。今年春节档,谷子店卖爆了。艾媒报告和二级市场也显示,与谷子概念相关的股票被热炒。这表明,当前年轻群体的消费需求与过去有很大不同。95后、00后更注重兴趣消费。


谈排片、流量和主旋律

搜狐科技:《蛟龙行动》制片人公开呼吁增加排片,但影院排片以商业利益主导。您认为当前排片机制是否存在不公?

吴燕雨:春节档的发行相对公平。在上映第一天,由于观众尚未走进电影院,片方之间会存在一定的博弈。但从第一天结束之后,影院的排片就完全基于市场反馈。春节档是中国电影市场收益最大但也最难打的一场仗,但只要内容好,中国的春节档不会埋没任何一部好电影。

但抛开春节档,中国电影市场全年的排片和发行有进步空间。虽然提出了分线发行的策略,但整体上仍以统一的方式销售。

目前,市场需要重点发力的方向是精细化销售策略。例如,去年的《里斯本丸沉没》在上映初期面临排片不足的问题。但中国观众知道什么戏好看,什么戏不好看。《里斯本丸沉没》证明了即使是小体量影片,只要内容足够好,也能打动观众。

然而,中国电影目前的销售期只有一次,中小体量影片的销售期通常只有两周左右。因此,在发行和销略以及排片策略方面,行业需要共同努力,让中小体量但口碑好的影片能够更有效地触达普通观众。

中国观众对电影的热爱是毋庸置疑的,关键在于影片的质量能否让观众看到。片方需要考虑影片是否好看,营销方需要考虑如何将好电影与观众连接起来。

搜狐科技:怎么看待现在制片方为了保票房启用这种流量明星?

吴燕雨:启用流量明星的现象仍会延续,因为流量本身是电影的加分项。并且中国电影的融资环境决定了一开始有流量明星的加成,可以让片子更稳健地走下去。片方单纯依赖流量,忽视角色适配性,或者为了流量而付出过高成本,导致资金没有用在关键地方,这种情况在行业中会越来越少。

搜狐科技:《蛟龙行动》票房垫底,而前作《红海行动》取得了高票房。您认为,这是否意味着主旋律题材在春节档并不那么受欢迎了?

张毅:我并不认为主旋律电影在春节档没有机会。主旋律电影是否能在春节档取得成功,与影片的表现形式和题材密切相关。

以《哪吒》为例,它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被视为一种升华的主旋律电影,既贴近我们的日常生活,又传承了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因此,主旋律电影不仅仅是简单地喊口号或进行直接的表现,更重要的是要融入文化内涵。

吴燕雨:我认为主旋律电影在春节档不仅有机会,而且机会特别大。那些比较陈旧、死板的老主旋律电影,无论在哪个档期都已经没有机会了。

最初,主旋律电影有一套初始的剧作模式,观众对其比较新鲜,所以也能取得一定的票房成绩。但当这种模式不断重复时,观众自然会产生审美疲劳。一旦观众对主旋律有了自己的认知,他们就会期待更好的叙事表达。

DeepSeek让中美AI差距缩小了多少? 2月11日上午10点,我们邀请了杜克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杰出教授-陈怡然共同探讨。快戳下方预约~



运营编辑 |王一晴审核|孟莎莎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