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空,回溯延平城市发展轨迹,作为福建老工业基地,这座城承载过无数青年的成长。当时光流转,在新的起点上,延平“二次创业”再出发,加快产城融合、以产兴城,在高质量发展热潮中,引领青年紧跟步伐续写着成长新篇章,让城市对青年更友好,让青年在城市更有为,也赋予了这座城年轻力无限生长的可能。
延平的年轻力,融于产业发展
驱车驶过延平的沿江通道,“南孚”“太阳电缆”“南纸1958创业园”等标识跃于眼前,曾经,这些“五南”骨干企业撑起了闽北工业脊梁,推动了先进制造业经济的蓬勃发展。如今,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延平聚焦产业“推陈出新”“承接转移”“回归经济”三篇文章,融入“福州都市圈”,着力打造“闽江之珠·门户城市”,延平正乘着产业新风焕发新的活力与生机。
以产聚才、以产兴才,在深耕青年人创新创业沃土上,延平拿出了满满诚意,为期待在行业中大展拳脚的青年人提供圆梦机遇、优质服务和政策支持。2021年换届以来,延平区与南平市工业园区“两区”联手,推动“空天碳”领域、物联网电池、竹产业等一批又一批高新技术企业落地延平,拓宽了青年人的就业去处。延平区电商产业园、高技能人才工作站、乡村振兴学院、人才服务中心、青年“摆渡驿站”等一个又一个创业孵化、技能提升、展示交流平台的搭建,为青年人提供了可接纳、可参与、可共享的创业就业环境。同时,政策的加持让青年在延就业创业更有底气。近3年来,已累计发放工科类青年专业人才生活补贴、市重点产业高技能人才补助、人才购房补助等相关奖补金额1600余万元。
国家碳计量中心
“双碳”产业青年人才研习营
产业的转型突破,为一批批青年在岗位中建功逐梦提供了创新创造的更大空间。在“双碳”领域,青年科技特派员、“90后”博士章振带领团队成功研发出了全国首台二氧化碳通量探测激光雷达试验机;在田野大地上,乡村振兴青年先锋、返乡创业青年林景杨先后成立了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村民种植桔柚近1000亩……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汇聚延平,投身“二次创业”热潮,为他们带来了新理念、新技术、新活力,为这座城市面向未来发展的竞争优势持续注入“青力量”。
“到延平去,助乡村兴——寻找乡村合伙人”项目推介会
延平的年轻力,聚于生活宜居
留下来,梦想与生活,这里都有。对于青年人来说,生存需求不可或缺,安居才能乐业,青年义无反顾选择延平,延平为他们消除后顾之忧。为了改善青年人的生活品质,让青年人留在延平、融入延平,延平在住房婚恋教育、文化休闲娱乐等方面全方位提升,满足青年人才的生活、精神需要。
延平区高技能人才元力工作站的心灵驿站
万家灯火,青年亦有归处。采取人才奖励房、购房补助、人才公寓、租房补贴、共有产权房等多种形式,为青年在延平安家提供住房保障。针对青年婚恋服务,团区委与区总工会推出了定期套餐,每年至少举办2场青年联谊交友活动,强化地方、工业园区、在地高校、企业等青年的交流互动。聚焦教育问题,2024年延平区稳步推进总投资3.31亿元的13个教育重点项目建设,新增公办学位2430个,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100%,“12355”青少年服务站、少先队校外实践基地、“伙伴计划”项目、公益课堂等服务持续“上新”。
青年联谊交友活动
夜话经济 青年人才说
围绕青年所需、所盼,延平也努力打造着青年人喜爱的生活方式,十里烟火活力街、东塔文化公园、郑成功文化街、影视基地等打卡点层出不穷,青年夜校、青年人才研习营、大学生创业就业服务站、青年讲解员培训班等平台,为青年提供学习交流阵地。
延平的年轻力,成于双向奔赴
青年因城市而聚,城市因青年而兴。延平积极搭建青年人才“摆渡驿站”,助力人才聚散流转;依托延平区电商园搭建的创业孵化基地,筑造青年创业摇篮;持续开展高质量人才聚集区的大学生实习“扬帆计划”“返家乡”社会实践,丰富在延人才储备……
延平区青年人才摆渡驿站
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
“12355”青少年服务进校园
在延平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各部门的协力配合下,近年来,延平区组织开展乡村振兴异地教学班、创新创业带头人培训班、高素质青年农民培训班等各类专题培训,创办南平市首个青年夜校,举办人才政策解读及项目策划辅导,组织策划多场“剑州英才零距离”系列活动,搭建双向沟通桥梁,引导返乡青年了解家乡、认同家乡、留在家乡、服务家乡。通过强政策、助培训、拓岗位、优服务等多元举措,提升城市“含青量”。
“从大城市回到家乡工作已经两年多,这两年我感受到了这座小城在慢慢变好、变精致”“来延后享受到了实惠的人才政策,对人才的关心和关注很暖心”“青年交流活动不仅为“双碳”产业青年提供了一个拓展社交圈的平台,还有助于青年在职业发展中相互交流、共同成长”“高素质青年农民培训的举办给我们这些青年新农人有很大的提升帮助”……青年们的心声,诉说着对延平这座小城的热爱,也承载着延平对青年人赋予的满满认同感与归属感。
城市读懂青年
青年拥抱城市
当下的延平
正以满腔的热情与诚意
不断解码青年与城市的“双向奔赴”
来源:团延平区委、团建头条 编辑:莫晓兰 校对:王国栋 校审:余运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