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庄志明律师

老百姓平常和政府部门打交道最主要就在政务大厅,可以这么说,当官的好也好,坏也好,腐败也好,清廉也好,老百姓其实是看不到,接触不到的,老百姓能看到的政府人员就在政务大厅,所以啊,政务大厅的服务态度直接决定了政府的形象。政风行风重点就在政务大厅。

今天在网上看到一个新闻,就发生在政务大厅的故事。



2月6日,有网友发视频称,在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政务服务中心三楼综合审批服务区,318、319综合受理窗口有两名工作人员在上班时间睡觉。视频显示,男工作人员闭眼端坐,女工作人员歪头瞌睡。拍摄者崔先生称,当天下午 2 点半他去政务大厅咨询社保业务,看到综合审批服务区综合受理两个窗口的工作人员在睡觉,在他等待办理业务的10 分钟时间内,他们仍在睡觉。崔先生认为公职人员节后开工不应如此,应该有一个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群众办理业务。



非常有意思的是,我在网上又看到说法,对睡觉一事, 2月8日,七里河区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回应称,可能因为上班第一天第二天人特别少,没有业务,工作人员闲了有点打盹儿,我们会在工作大群内通报,涉事的两名工作人员将进行反思教育,也会将情况反馈到涉事人员派出单位的所属部门。

“可能因为上班第一天第二天人特别少,没有业务,”这就有意思了。无独有偶,蛇年的第一天我也去政务大厅办事了,我去的那地方,那家伙,那阵势,人山人海,锣鼓喧天,大厅里满满的人,说话声、叫号声、放屁声,声声入耳。我纳闷了,七里河区政务服务中心开年居然是人特别少,没有业务,这很不正常啊。

按理来说,经过近十天的长假,积累下的事务很多,在第一、二天上班的日子里应该是集中办理的,人只会多,不会少的,七里河区政务服务中心的业务出现反常,这个不可思议了,所以我觉得有意思。

当然了,事实胜于雄辩,确实是业务少,如果业务繁忙,来客一个接一个,服务人员也没机会打盹了,政务中心工作人员的解释我认为是正确的,实事求是的。某种程度上说,就算打个盹,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又没影响群众办业务,长假综合症多少都有的,不必过于纠结。我遇到此类事情一般不会拍视频的,崔先生此番拍视频的原因我不了解,但我不反感崔先生的做法,未经他人苦,莫劝人大度。

很多年前我和工商、税务等部门交道比较多,那时的政风行风真的惨不忍睹,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是很正常的,群众去政府部门办事低声下气的,除了“三难”外,还有吃拿卡要的,乱摊派乱收费心狠手辣,毫不含糊。后来政风行风逐步逐步好起来了,为什么会好转?政风行风好转的原因很多,但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被逼的,简单说就是像崔先生这样的人批评监督给推动的。

其实历史上的所有改革都是逼出来的,既得利益者愿意将部分利益让出来一些给别人,都是因为别人的呐喊(伟人是顺应人民呐喊去拼去干的人)。这就是我不反感崔先生的原因。如果老百姓很乐意很顺从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服务态度,“三难”会得到扭转?显然是不会的。从这个角度说,我们在理解窗口人员睡觉的同时,更要理解崔先生的较真。

这是政务窗口,集中体现了政府的形象,打盹确实要慎重慎重的。真的没事做,就是看看书,看看政策文件也比睡觉好啊。一个人打盹或许还好说点,两个人同时打盹,不得不说,也许、大概、可能,这样的情形(习惯)并非少见,只不过以前没遇到崔先生,或者是说崔先生太少了。

笔者认为崔先生所指责的窗口人员打盹,并非是仅针对打盹这么一个现象,而是指责打盹的工作环境,一个惬意、安逸、舒适的工作环境,这一环境显然和当下群众为就业的焦虑不相称的,甚至是格格不入的。群众辛辛苦苦来政务大厅办事,看到温暖如春的大厅里有工作人员睡觉,生点气可以理解。

但其实,门清的都了解,政务窗口人员很多并非公务员,正如辅警和警察的区别,该新闻中把打盹人员称为“公职人员”或许并不准确。究竟什么身份,我也不知道,我只是陈述一个事实而已。如果人家本是编外,收入又菲薄,被如此指责倒也有点憋屈了。话分两头,另一头的话我也得说,不说就不是实事求是。

最后要说,如果窗口真的是“人特别少,没有业务”,那是不是要考虑考虑人浮于事的问题?现代社会,有些人要减肥,有些政府机构也要减减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