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文
黄小金(新浪博客名 吹尽黄沙),1957年生,江西定南县人。曾先后任《端州报》《西江报》记者、肇庆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编辑部主任,云浮人民广播电台台长,云浮市广播电视局副局长,云浮广播电视大学校长,云浮市政协科教卫委副主任(正处级),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摄影家协会理事。著有《艰难的采访》《唐宋元明清▪绝妙好诗500首》《高兴就好》《万水千山总是诗》等。
《一篇游记慰征途》日前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全书汇集了黄小金近300篇游记345千字,这些游记,大多为作者2010年后所写。
作者在游览国内城市中,有的跟团旅游,更多的是一袭背包独行。行走工具有飞机、高铁、绿皮火车,客车、出租车、三轮车、摩托车等,住宿有酒店、宾馆、民宿、招待所,吃饭有酒楼、饭店、路边摊档、饼干、碗仔面等等。
作者立足肇庆这座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并以全国各地为圆点,讴歌各地美景,直抒情怀。他常说在有生之年走遍全国各个地级市,如今的他已经走遍全国300多个地级市和地区,其中四进西藏、八进四川,基本走遍5A景区和著名古城、古镇。
“功名利禄无所图,搜遍青山如读书。两只老眼观世界,一篇游记慰征途。”多年记者生涯,去了,游了,写了,不论写了多少,也不论写得好差,这样才叫圆满,即是对行程的总结,也是生活的开心时刻。作者常说,能用游记与友人分享,也是好事一桩。走过多少路?从早到晚的筹谋,摔过,饿过,失望过,疲累过,感叹过,更多的是快乐过,喜欢过,震撼过。度时光,观风景,写游记,匆匆一瞥记忆,虽觉肤浅,却也深沉。
借助现代交通、互联网,省下不少细节过程,“千里江陵一日还”的快捷,天光云影,名山大川,纵有遗憾,却也刘郎再来,不到不休。
这些游记都在他的笔下鲜活生动起来。《肇庆“翕庐”一瞥》《到贵州,观“中国天眼”》《和田,沙漠中的城市》《宜宾城内闻酒香》《走马平型关》《兰州,黄河岸边一杯茶》《探访赵州桥》《张掖,七彩丹霞世间无》等等,彰显祖国的山河壮美。
作者说,旅游,并不是喜好问题,毕竟需要时间和一定开支的。从小学到大专,课本、影视、小说、文学、手机和新闻上提及的历史事件、地点、人物等,有时真的想去看一看,感受一番。比如对桥来说,小学课本上的赵州桥,影视上的卢沟桥,头条中的广济桥,新闻中的洛阳桥,都想去看一看;就古城来说,平遥,阆中,徽州,丽江;四大石窟,龙门,云冈,麦积山,莫高窟……还有祖国的各地级以上市、州、盟,都是他心心念念想看的地方,尽管有些才接触几小时,也要蹭一下温度。比如西藏那曲,海拔4000多米,他也就逗留了几小时。同样在西藏阿里首府,却住了一晚,虽说时间不长,却留下深刻印象。
作者说,要把祖国的一山一水走遍,这是不可能的,穷其一生,也只能走个大概。就AAAAA级景区来说吧,以前什么也不是,好像湖北恩施大峡谷、江西明月山、三百山等,2012年的地图就没有标出,连A级都不是,现在AAAAA级。也许现在的AAA级、AAAA级,过几年就是AAAAA级,这是一定的。所以,只能尽量走,但想走完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有人建议作者向徐霞客学习,他说没必要向谁学习,只需要率性而为,追求心灵的契合和旅途的快乐就可以了。
读完黄小金的《一篇游记慰征途》,就像行走了一次名山大川,一览祖国壮丽山河,遇见更好的中国!
而快乐,就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