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过后,各地农民积极开展农业生产,田间地头呈现一派人勤春早的农忙景象。
2月9日,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城头镇徐洼村农民在麦田劳作。新华社发(刘明祥摄)
2月7日,在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澄江镇南门村,农民翻耕整地,准备春播春种。新华社发(邓和平摄)
2月7日,在四川省达州市渠县临巴镇四面村,村民驾驶农机翻田准备播种玉米。新华社发(邓良奎 摄)
2月7日,在安徽省芜湖市荻港镇渡江村,农民在田地里忙碌(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肖本祥摄)
2月7日,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曼朗村,插秧机在插秧。新华社发(佐连江摄)
2月5日,在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石埠街道下灵村蔬菜种植基地,农民驾驶农机翻耕土地(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喻湘泉摄)
2月4日,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地方镇农民驾驶农机在翻耕农田(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发(武纪全摄)
地理科普延伸阅读
神州大地:立春过后,人勤春早的农忙画卷
在中国这片古老而辽阔的神州大地上,随着二十四节气的轮回,立春,这个标志着春季开始的节气,如同一声悠扬的号角,唤醒了沉睡的大地,也点燃了农民们心中对丰收的渴望。立春过后,从北国的黑土地到南疆的红壤田,从东部的鱼米之乡到西部的高原牧场,各地农民纷纷投入到紧张的农业生产之中,田间地头呈现出一派人勤春早的繁忙景象,绘就了一幅幅生动而壮丽的农耕图卷。
东北平原:黑土上的希望
在辽阔的东北平原,立春的到来意味着冰雪逐渐消融,黑土地开始显露其肥沃的本色。农民们利用早春时节,抢抓农时,进行春耕备耕工作。他们驾驶着现代化的农机具,在广阔的田野上穿梭,翻土、施肥、播种,每一粒种子都承载着对丰收的期盼。在这片被誉为“中国粮仓”的土地上,人勤春早的景象不仅是对自然的敬畏,更是对国家粮食安全责任的坚守。
江南水乡:鱼米之乡的生机
相较于北方的沉稳厚重,江南的立春则显得更加温婉细腻。在烟雨蒙蒙的水乡,农民们正忙着修整水田,清理沟渠,为早稻的播种做准备。同时,鱼塘里的鱼儿也迎来了新一年的生长周期,渔民们忙着投放鱼苗,期待着秋天的丰收。江南的田野上,不仅有耕耘的辛劳,更有诗意的栖居,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西南高原:梯田上的勤劳身影
在云贵高原,层层叠叠的梯田是大自然与人类智慧的结晶。立春之后,这里的农民们开始了一年一度的梯田灌溉和耕作。他们或是肩挑手提,或是使用简易的灌溉工具,将清澈的山泉水引入梯田,滋润着即将播种的土地。梯田上,一片片嫩绿的秧苗在阳光下闪耀,仿佛是大地上最精致的刺绣,展现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与美感。
西北大地:春播的希望之光
虽然西北地区的气候条件相对严酷,但立春的到来同样激发了这里农民的热情。在河西走廊,农民们利用早春的融雪水,抢墒播种小麦、玉米等耐旱作物;在黄土高原,人们则忙着修剪果树,为即将到来的花期做好准备。尽管自然条件艰苦,但西北农民凭借着坚韧不拔的精神,用勤劳的双手在贫瘠的土地上创造着生命的奇迹。
立春过后,神州大地的每一个角落都涌动着生命的活力与希望的光芒。从北到南,从东到西,农民们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古训,用汗水浇灌着希望的田野。这不仅仅是一场关于农作物的种植与收获,更是一次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在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上,人勤春早的农忙景象,正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自强不息精神的生动写照。
责任编辑:程家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