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经销商协会(CADA)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汽车库存预警指数(VIA)大幅上升。2025 年 1 月的 VIA 数值,即中国国内未售出的库存数量,环比增长 12.1%。这一数值同比上升 2.4 个百分点,可以解读为人们对中国内销市场状况的担忧加剧。
中国国内的 VIA 指数被视为汽车流通领域的晴雨表。将 VIA 数值看作是市场低迷与繁荣的临界值,该数值越高,表明流通领域的担忧情绪越明显。中国内销市场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就显现出不安情绪,1 月份则出现了明显的衰退。至于这是季节性衰退,还是因为去年下半年中国春节假期前的出行热潮以及提前释放的需求导致经销商门店客流量减少,存在多种分析观点。
不过,中国内销市场的这种衰退状况是此前就被预见到的。事实上,在市场衰退之前,生产过剩问题就已被指出。中国政府也做出了这样的预测,并迅速出台了行政支持措施。国家发改委与中国财政部决定,扩大车辆升级补贴,对用新型车辆替换老旧车辆的给予补贴,该政策于 2024 年上半年决定并实施。但即便如此,市场活跃度仍未能摆脱衰退局面。
广东、安徽、四川、江西、海南等部分地方政府甚至引入了车辆更换政策支持方案来推动市场复苏,这使得 VIA 数值得以维持,但与中国政府此前实施的政策效果相比,结果仍差强人意。
中国汽车品牌正迎来群雄逐鹿的时代。从国产高端品牌到中低端品牌、合资品牌以及中国本土低价品牌,种类繁多。其中,按 VIA 数值即库存积压最多的类别划分,高端及进口品牌达到 58.6%,合资品牌为 64.4%,中国本土品牌则为 62.9%。
中国汽车内销市场的衰退成为积极推动海外拓展的基础。吉利、比亚迪等中国代表性汽车品牌的海外市场拓展正刷新历史最高纪录。例如,吉利汽车在 2024 年全年全球销量达到 333 万辆,同比增长 22%,其中海外销量就达到 122 万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