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第五十九回《公孙胜芒砀山降魔,晁天王曾头市中箭》中,晁盖在攻打曾头市的战斗中,不幸中了一支刻有史文恭名字的毒箭,身负重伤,被救回梁山后,留下遗言便一命呜呼。晁盖刚死去不久,尸骨未寒,梁山代理大寨主宋江便做出一个重大更名决策,将聚义厅改为忠义堂,公孙胜便知梁山从此再无兄弟,萌生退意,第一个离开。
聚义厅,全称是“聚义分赃厅”,在梁山第一任大寨主王伦时期便存在了。聚义分赃厅,顾名思义就是梁山好汉们开会、商量事情、分配抢来财物的地方,它的作用相当于朝廷的金銮宝殿。晁盖继任梁山大寨主后,宗旨和王伦时期大同小异,只是晁盖比王伦更加包容,敞开大门,广纳天下英雄好汉。此后,梁山进入高速壮大发展时期,宋江、鲁智深、武松等重量级的大人物都是晁盖时期加盟梁山的。
然而,宋江加盟的后果是晁盖始料不及的。宋江仗义疏财,扶危济困,只要你有需求,宋江必定会尽最大可能帮助,人称“及时雨”。他便是靠着平日里做好人好事积攒的好名声笼络了许多江湖好汉,这些人上了梁山后,只认宋江这个金字招牌,对大寨主晁盖视而不见。宋江又先后亲自带领梁山好汉三打祝家庄、攻打高唐州、大破连环马、攻打青州、大闹华州,都取得了胜利,他的威望超过了大寨主晁盖。当时江湖绿林好汉只知梁山呼保义宋江,却不知晁盖晁天王。
晁盖宽宏大量,刚开始并没有故意针对宋江,然而后来他发现宋江和他并不是一个道上的人。晁盖当了梁山大寨主后,梁山的发展道路是给走投无路的江湖朋友们一个安身立命之所,意气相投的朋友聚在一起,大口喝酒,大口吃肉,享受生活,好不快活。然而宋江却是招安派,他口口声声是为了给梁山众兄弟寻一条出路,接受朝廷招安,建功立业,封妻荫子,衣锦还乡,为子孙后代谋福利。
如果皇帝英明,大臣贤明,那么梁山好汉接受朝廷招安,为国效力不失为一条很好的出路,但是当时宋徽宗时期,高俅、蔡京、童贯、杨戬四大奸臣当道,官场腐败,老百姓民不聊生,这个朝廷已经不值得辅佐了。因此晁盖不能苟同宋江的招安路线。晁盖和宋江两人因为路线不同,渐渐有了矛盾,并且愈演愈烈,不可调和。此时,吴用背弃晁盖,改投宋江,晁盖不得不进行反击,他于是亲自带领大军攻打曾头市,计划重新夺回对梁山的控制权。然而晁盖却不幸被毒箭射中,不久死去。梁山彻底落在了宋江手中。
晁盖刚死,尸骨未寒,梁山临时大寨主宋江便彻底推翻前任大寨主晁盖的路线,将聚义厅改为忠义堂,重新安排众位好汉的职务,他的用意很明显,今后梁山只能听从他的命令,跟着他走,凡是不和他一条心的好汉,都靠边站。换句话说,自从宋江将聚义厅改为忠义堂后,梁山便再无兄弟,有的只是功名利禄,梁山上大部分好汉都被宋江描述的美好未来给蒙蔽了双眼,跟着宋江走上了一条不归路,跟随宋江接受朝廷招安,沦为朝廷平定田虎、王庆、方腊三大寇的炮灰。梁山好汉在征讨方腊之战中损失惨重,七成好汉战死,或者病逝。
其实,从宋江将聚义厅改为忠义堂开始,公孙胜便看穿了宋江的真面目,也预感到梁山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因此萌生退意,只是由于他之前已经离开过一次梁山,不好意思再次离开,因此暂时没有离开。
在平定田虎和王庆后,梁山大军回到京城,公孙胜便向宋江辞行,准备回去侍奉师傅罗真人和老母亲。宋江出言挽留,但是公孙胜去意已决,于是说道:“若是小道半途撇了仁兄,便是寡情薄意。今来仁兄功成名遂,只得曲允。”公孙胜的意思很明确,他如果在宋江刚刚更改聚义厅名字时离开,显得他不够朋友,现在宋江功成名就,他离开便没什么心理负担了,自认为对得起宋江了。公孙胜成为梁山108好汉之中第一个离开宋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