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后,大家恢复了繁忙,成都市第八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护士站内,89岁的许阿婆也不例外。2月9日午后,隔着护士站的玻璃窗,人们看到这位老人在医务人员的呵护下,坐着轮椅,手拿纸笔,全神贯注地做着数学题——这是她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已持续数月,常常一做就是1小时。 这一幕让很多患者家属倍感温馨。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许阿婆患有阿尔茨海默病,入院时医务人员了解到她年轻时曾是会计,于是引导她通过数学计算,延缓大脑功能衰退。
身患阿尔茨海默病
每天都做题
吃完午饭,当许阿婆赶到护士站时,护士李娟已将一页又一页的A4纸写满数学题。题不算难,大部分是100以内的加减乘除,但对于许阿婆来说,这是每天最重要的“工作”,也是身患阿尔茨海默病的她,穿越记忆的迷雾,与自我的沟通的一扇窗,与世界沟通的一扇门。
▲许阿婆在护士的呵护下做数学题
拿起纸笔,坐在轮椅上,许阿婆迅速进入状态。“16-10=”的后面,她用那布满老年斑、微微颤抖的手,慢慢写下“6”。约半小时过后,一页题做完,然后交给护士检查。
对与错,没那么重要,护士看后总是用温暖的微笑回应许阿婆,然后把新一页数学题交给她。护士问:“你喜欢做这些题吗?”许阿婆答:“喜欢!”护士又问:“你觉得难不难?”许阿婆听了摇摇头,一边做题一边告诉大家:“做这个题对我有帮助,我读小学、中学时,数学都是第一名!”
据介绍,许阿婆每天都会到护士站串门。工作的同时,也不能“冷落”许阿婆,护士们就特意为阿婆准备了“数学练习册”。不像印刷的那么精美,练习册都是由一张一张写满算术题的A4纸构成,科室护士轮流利用休息时间出题。
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有时候许阿婆可以很顺畅地得出答案,但有时候也会被很简单的加减法难住。护士们在忙碌的间隙,会悄悄投来关切的目光,看到许婆婆遇到难题时,轻轻走上前,在她身边耐心地引导:“许婆婆,您看,1个苹果再加上3个苹果,一共有几个呀?”许婆婆会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然后慢慢在纸上写下答案,脸上都会绽放出孩子般纯真的笑容。
曾是会计
做题延缓大脑功能衰退
小小的护士站里,许阿婆做题的身影,渐渐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安静做题的背后,是她与病魔顽强的搏斗。据悉,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期慢性疾病,其症状包括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以及视空间能力损害等,抽象思维和计算能力也会受损害。
护士李娟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去年10月,许阿婆开始来护士站串门。当时医务人员们得知许阿婆曾是会计,于是引导她做数学题,希望通过简单的计算训练,延缓她大脑功能的衰退。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计算力训练是一种针对认知功能衰退的非药物干预手段,其作用主要通过激活大脑相关神经网络、增强认知储备和延缓疾病进展来实现。
▲许阿婆在做数学题
李娟还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当患者住进其科室后,医务人员们会根据患者的经历,进行相应的训练。例如当过语文老师的患者,可以训练背诗;以前喜欢唱歌的患者,就训练唱歌;以前喜欢书画的患者,就训练写毛笔字、画画。此外,还有做游戏、看报纸、看老照片等训练方法。
“通过训练,许阿婆做题的准确率正在提高,现在有60%左右,有时候能达到90%。”
红星新闻记者 王拓
编辑 欧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