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金华

人物简介

程金华,美国耶鲁大学法律科学博士(JSD),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馆长,凯原法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法与社会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法律实证研究中心主任。学术兼职包括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法学分会执行委员、上海市法治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法学会法社会学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高校图工委秘书长等。社会兼职包括民革中央委员、最高人民检察院特约检察员、上海市政协常委、民革上海市徐汇区主委等。主要研究领域是法律实证研究和法律社会学,包括司法制度、律师行业、元宇宙法治、中央与地方关系等议题,曾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社会学研究》以及The China Review等中英文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多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等20余项研究课题,并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青年学者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上海高校特聘教授(东方学者)”、上海市“社科新人”和上海市“曙光学者”等人才计划。



程金华受邀在香港证券交易所参加学术研讨并作报告(2018年)

从“小镇做题家”到“法治搬砖砌墙人”

1977年,程金华出生在江西省上饶地区广丰县一个叫“河沿山”的普通村庄。1994年,他以当年全县高考文科第一名的成绩考到华东政法学院刑事司法系就读,主修侦查专业。之所以选择华政,是因为他上高三的时候碰巧在江西卫视上看过一部电视剧,其中主角律师自我介绍毕业于华政,因此对华政有了“眼缘”。另外,在同类学校中,华政在江西招生人数较多。这样一个感性加一个理性的因素促成程金华与法学研究和法治建设“结伴一生”,从一个只为了改变自己命运的“小镇做题家”慢慢成长为一名投身学术理论研究和法治建设实践的“法治搬砖砌墙人”。

在华政读书期间,程金华学习非常刻苦,并连续三年获得学校的一等奖学金,也慢慢开始接触法学理论方面的专业书籍。本科毕业当年,他考上北京大学法学院的刑法专业硕士,师从白建军教授和康树华教授等老师,主修犯罪学。北大三年的硕士生涯,为程金华彻底打开了学术探索的天窗,并在白建军教授指导下接受了法律实证研究的启蒙,从此决定“以学术为业”。

硕士毕业之后,程金华进入《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工作,成为一名法学编辑,并在编辑部前辈老师的调教下,慢慢养成了看待学术问题的“中国视角”。不甘只是在学术上为人做嫁衣,在杂志社工作两年之后,程金华于2003年去香港科技大学,师从丁学良教授和吴晓刚教授攻读社会科学,先后获得社会科学研究型硕士(MPhil.in Social Science)并进入博士班学习;之后又在母校北京大学法学院吴志攀教授等人的推荐下,赴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求学,先获得法律硕士(L.L.M.),后在苏珊·罗斯-艾克曼(Suan Rose-Ackerman)教授指导下获得法律科学博士(J.S.D.)。基于这些求学经历,程金华是同辈学者中较少同时拥有国内外一流大学法学和社会科学学位的学者,并由此确立了从事法律实证研究的学术道路。

2010年,程金华从美国耶鲁大学学成回国,先在母校华东政法大学任教,配合罗培新教授创办国际金融法律学院,并担任学院副院长;之后调动到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任特聘教授,先后担任凯原法学院副院长、学校研究生院副院长以及图书馆馆长。

鉴于自身的法学研究专长和境外学习经历,程金华于2012年加入民革,从2016年开始担任民革上海市徐汇区主委以及民革上海市委常委至今,并于2022年当选为民革第十四届中央委员、民革中央内部监督委委员。其间,经组织推荐,于2013-2014年度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检察院挂职担任检察长助理,并先后担任(或者当选为)上海市长宁区人大代表、徐汇区政协常委、徐汇区人大常委、上海市政协常委以及最高人民检察院特约检察员。

经过30年努力,程金华已成为一名在法律实证研究和法律社会学领域很有影响力的的中青年学者,并通过参政议政为中国的法治建设“搬砖砌墙”,做具体实在的贡献。



程金华代表民革上海市委在上海市政协第十三届三次会议作主题为“铸造规则共同体建设法治长三角”大会发言(2020年)

“实事求是”地研究中国法律

可以认为,对法律进行实证研究就是“实事求是”研究法律现象。整体而言,程金华的学术研究可以归纳为“1+N”:其中的“1”为法律实证研究方法,“N”为法律实证研究方法在若干领域的具体应用,并形成了以法律实证研究为支撑的中国特色法治实践的理论表达。他的基本学术旨趣在于聚焦法律实证研究的基础问题,推动其应用的“中国化”和“科学化”,具体的实证研究应用领域包括对司法体系运行和司法改革效果进行实证评估、对裁判文书进行量化分析,探索利用实证研究解决规范与制度问题的科学路径,对市场发展、社会治理与律师职业等法律社会学基本问题的实证研究。

上述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程金华编著的“法律实证研究三部曲”:《法律实证研究:入门读本》《法律实证研究:古典的探索》和《法律实证研究:经典选读》,另外也体现在他发表的高水平学术论文之中,包括独立或者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的《中国社会科学》论文2篇、《中国法学》论文2篇、《法学研究》论文1篇和《社会学研究》论文1篇。这些研究成果不仅在相关学术研究领域有引领作用,也在实务部门产生了重要影响。比如,其论文《检察人员对分类管理改革的立场——以问卷调查为基础》荣获最高人民检察院颁发的“2015年度全国检察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鉴于其在法律实证研究相关领域的开创性研究,程金华先后入选上海市“曙光学者”(2010年)、上海市“社科新人”(2013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3年)以及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青年学者项目(2019年)等人才计划,并于2016年下半年接受美国芝加哥大学法学院的邀请担任访问教授。



程金华在华东政法大学任教期间发起全球华人法律实证研究论坛(2015年)


为法治中国建设参政议政

“学问全球法治,致用中国建设”,是程金华对自己学术研究所设定的目标与要求,也促使他更好地利用参政议政的途径来为国家法治建设提供具体而切实可行的建议。最近十年,无论是在全国层面担任民革中央委员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特约检察员,还是在上海市层面担任市政协常委和民革市委常委,或者在徐汇区担任民革主委和区人大常委,程金华都非常积极,也善于利用参政议政通道,基于自身对法治的“实事求是”研究,提出各种有针对性的建设性意见。

他通过各种途径提交的与法治建设相关的建言已经超过40余篇,不少建言被全国政协和中央统战部采纳。其中,于2018年撰写的《建议做好对海归(来华)学者的相关保障工作》的建言,被录用并提交中央有关领导参阅;在2019年参加民革中央课题组撰写的决策建言《关于完善法治建设,优化民营企业营商环境的建议》得到中央主要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2018年独立撰写的《防范城市治理的“潜在陷阱”》获得上海市委主要领导的批示;在2022年作为第一作者主笔撰写的《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法院裁判效率分析报告——权重化审理期限的大数据计算与应用》获得最高人民法院主要领导的批示并认可。

鉴于其学术研究的“实事求是”态度以及建言的真知灼见,程金华经常被邀请在上海市政协大会或者常委会上做口头发言,或者参加与上海市领导“面对面”的专题会议,并广受好评。2018年,接受最高人民法院审判管理办公室的邀请,承担亚洲开发银行委托“司法改革:利用大数据提升司法公正”课题的协调人;2019-2021年间,受中共上海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委托,程金华作为课题组组长带领上海交通大学课题组连续两年对上海法院和检察院系统的司法公信力开展第三方评估工作,评估结果获得各方的高度认可。

鉴此,程金华先后在2014年入选“双千计划”,2018年荣获“上海市统一战线(工作)先进个人”称号,2023年荣获“民革全国参政议政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程金华与其指导的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的部分研究生欢度教师节(2024年)

立德树人,为法治中国培养未来建设者

自任教以来,程金华共培养博士后和博士生已经超10人,指导各类硕士研究生超过50余人,并坚持给本科生授课。其在上海交通大学独立讲授的《新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核心通识课程,是全校最受学生欢迎的本科核心通识课程之一。他指导的研究生多次获得“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国家级荣誉;多名研究生被推荐到斯坦福大学、芝加哥大学、康奈尔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法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并在国际顶级自然语言处理会议(The 2024 Conference on Empirical Methods in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等大会作研究报告;指导的学生研究团队获得“挑战杯”上海市一等奖、“从法杯”全国大学生“法治中国”调研大赛总决赛二等奖等多类社会实践奖励;并有多名学生入选中央和各省市选调生,为法治中国建设一线岗位输送优秀人才。

同时,在担任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期间,程金华主持规划上海交通大学人文社科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改革,领衔起草并推动学校发布了《上海交通大学关于提升人文社科领域全日制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塑造基础扎实、特色鲜明、引领未来的人文社科研究生培养体系,积极探索在工科强校中培养一流人文社科研究生的新方向、新体系、新路径。

基于上述人才培养工作,程金华也荣获“挑战杯”优秀指导教师、上海市大学生行业分析大赛本研组“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其主持的“多层次构建国际化联培体系建设,全方位推动高水平创新人才成长”(课题)也荣获2023年上海交通大学校级教学成果奖(研究生)一等奖。

——原文刊载于《中华英才》半月刊

2025年第01期

【责编 卡咪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