吵架,是一种能力;敢为自己主张,是大智慧!


我们总希望我们的孩子能无忧无虑地成长,远离纷争与伤害。但现实往往不尽如人意,孩子们在成长的路上,难免会遇到误解、欺凌甚至是不公平的对待。每当看到孩子被冤枉时默默流泪,被起外号时低头不语,被推搡时只会逃避,作为父母,我们的心比孩子都痛苦。


我们为何不敢教孩子吵架?


我们不得不直面一个事实:大多数父母自己都不会吵架,所以我们不会教孩子吵架。这里的“吵架”,并非指无理取闹或恶语相向,更不是暴利,而是一种有理有据、自我保护的表达方式。


我们的成长经历中,或许“吵架”总是伴随着负面情绪,是家庭不和、朋友决裂的代名词。当我们成为父母后,自然而然地想要避免孩子卷入这样的纷争,却忽略了教会他们如何在必要时站出来,为自己发声。


会吵架,是高自尊的表现


一个能够合理“吵架”的孩子,往往是高自尊的。他们知道自己的界限在哪里,懂得在受到侵犯时勇敢站出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这种能力,是孩子自我认知与自我价值感的重要体现。


当一个孩子被无端指责时,他能够冷静地陈述事实,用逻辑清晰的语言为自己辩解,这不仅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更是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语言与逻辑的双重锻炼


“吵架”,其实是一种高级的语言表达与逻辑思维能力训练。它需要孩子迅速捕捉对方话语中的漏洞,组织有力的反驳,同时保持情绪的稳定。这种能力,在未来的学习、工作和人际交往中都将发挥巨大作用。


一个擅长“吵架”的孩子,往往能够在辩论中脱颖而出,成为团队中的意见领袖;在职场上,也能更有效地沟通,解决冲突。


孩子为何不会吵架?


那么,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多数不会吵架呢?原因可能多种多样。一方面,家庭环境可能压抑,孩子们从小就学会了隐忍和退让,害怕冲突会带来更大的麻烦。


另一方面,学校和社会环境也可能缺乏正面引导,孩子们往往被教导要“懂事”、“谦让”,却忽略了教会他们如何在合理范围内争取自己的权益。


如何教会孩子正确“吵架”?


树立榜样:作为父母,我们首先要学会健康的沟通方式。在家里,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模拟冲突场景,展示如何用尊重和理解的态度去表达不同意见,让孩子看到解决问题的积极面。


情绪管理:教会孩子在遇到冲突时先冷静下来,深呼吸,思考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情绪稳定是有效“吵架”的前提。


事实陈述:鼓励孩子用“我”语言表达感受,比如“我觉得很受伤,因为……”而不是指责对方,这样可以减少对方的防御心理,更容易被接受。


逻辑反驳:引导孩子学会找出对方话语中的逻辑漏洞,用事实和数据支持自己的观点,也要教会他们尊重对方,避免人身攻击。


教会孩子如何“吵架”,并不是鼓励他们成为争斗的发起者,而是希望他们在面对不公时,能有勇气和能力保护自己。正如树木经历风雨方能茁壮成长,孩子们也需要在适当的挑战中学会坚强和智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