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秀湖北,山川壮丽。荆楚文化,璀璨耀眼。湖北是一幅美丽的画、一本厚重的书、一首激昂的诗、一座丰饶的园、一架通达的桥,文旅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为加快构建“大旅游”格局、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湖北是一幅美丽的画,灵秀山水,四季盛景
这是一幅笔墨清奇的山水画,武当山奇峰耸立、巍峨雄奇,恩施大峡谷百里绝壁、千丈瀑布,长江三峡山水辉映、蓝绿交织,神农架雄伟壮观、云雾缭绕,长江、汉江、清江交汇相融,755个湖泊镶嵌其中,湖北这幅画既有泼墨挥毫的雄壮写意,又有细致入微的工笔雕刻。
这是一幅色彩浓烈四季皆美的油画,春赏樱花杜鹃,夏看荷花斗艳,秋品桂花银杏,冬观红梅傲雪,浓墨重彩中有朝霞映染的黄鹤楼,有艳丽多姿的东湖杉树林,一笔一画勾勒出荆楚大地绚烂的美景。
这是一幅生机勃勃的水彩画,星罗棋布的湿地成为候鸟翩跹起舞的乐园,长江湖北段江豚翻滚逐浪,神农架金丝猴在雪中嬉戏,成群的麋鹿在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奔跑追逐。
湖北是一本厚重的书,文脉绵延,资源丰富
这里荆楚文化源远流长,长江文化、汉江文化、屈原文化在这里汇聚,青铜冶铸、丝织漆器、屈宋辞赋、音乐舞蹈在这里发展演化,创造出瑰丽多彩的文明成果,形成了雕花剪纸、老河口木版年画、青铜编钟制作技艺、土家织锦“西兰卡普”等优秀的手工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里人杰地灵,屈原写下《离骚》成千古绝唱,孟浩然是唐朝山水田园诗人,茶圣陆羽写下第一部茶文化专著《茶经》,药圣李时珍写出药学巨著《本草纲目》,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这里历史遗存丰富,有3处世界文化遗产,有熊家冢、盘龙城、屈家岭、龙湾4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登记备案博物馆达200多家。湖北共有不可移动文物36473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8处、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920处。湖北登记备案的各级各类博物馆234家,馆藏文物及标本总量250多万件(套),珍贵文物10万件(套)。
湖北是一首激昂的诗,历史激荡,凝聚力量
这里诞生一批红色旅游景区,包括武昌首义文化旅游区、武汉革命博物馆、湘鄂西苏区革命历史纪念园等,已创建红色旅游A级景区57家,其中国家级、省级红色纪念设施38处。
这里留下来一系列红色遗址,如黄麻起义遗址、鄂豫皖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等革命遗址。2020年以来,湖北省先后公布两批革命文物名录,其中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597处(包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3处)、可移动革命文物3347件(套)。
这里还有多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包括“革命大别山·红色鄂豫皖”“湘鄂边苏区”“南水北调·活水之源”“中国三峡·世纪工程”“土家风情·美丽恩施”精品线路。
湖北是一座丰饶的园,物产丰饶,创新涌动
这里是一座茶园,作为万里茶道的重要节点,湖北名茶飘香,恩施玉露、宜红工夫茶、英山云雾茶、赤壁青砖茶、武当山茶、宜昌五峰毛尖、襄阳高山茶等茶品牌正在逐步发展壮大,一片片荆楚茶叶正变成富民金芽。
这里是一座美食庄园,潜江龙虾、宜昌柑橘、鄂西北香菇、京山桥米等特色产业蓬勃发展,武汉热干面、襄阳牛肉面、武昌鱼、沔阳三蒸、孝感米酒等荆楚美食小吃品种丰富。
这里是一座科技创新产业园,车谷奔驰着200多台无人驾驶出租车;光谷的华工科技智能制造未来产业园内,一台台“高精尖”激光切割设备整齐列阵;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投运两年多来,已为300余家企业和高校院所提供普惠算力服务。走进荆楚大地,处处可以感受到涌动的科技创新活力。
湖北是一架通达的桥,九省通衢,通江达海
这里通向全国,机场、高速公路、高铁路网四通八达,从武汉出发,高铁4小时可通达全国80%的重要城市;湖北累计有38座跨江大桥,黄金水道通江达海。
这里通向世界,中欧班列辐射40个国家和地区,客货航空直航五大洲,湖北与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贸易往来。作为“一带一路”中部地区核心区、长江经济带上“一带一路”战略支点,湖北架起一座座“连心桥”,湖北建筑企业参与共建“一带一路”项目达2775个。
这里联通未来,全方位服务创业创新创造者。湖北科教资源丰富,拥有130所高校、190万在校大学生,产学研用链条完备,综合科技创新水平处于全国第一方阵,为创业创新创造打造良好的环境。
数据来源: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