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放烟花,有人追晚风;借一缕时光,触摸千年城垣。
大年初八,我以为春节的人潮已经散去,然而,站在古城墙上,望着终于穿梭自如的车流与来往的行人,护城河畔次第绽放的花灯,感觉城中人的年,并没有结束。回想起今年的八天,是寿县第二年的文旅活动,是穿梭在瓮城砖缝间感受传统文化的日升月落,是行走的大街小巷体验古城氛围的闲庭信步,是在人潮涌动的交通要道前守护游客安全的风雨无阻。这座古城,总以它独特的方式给予我生命的滋养。
一、赠予我千年厚重,也赠予我鲜活新生
古朴的石砖黛瓦沉默不语,呼唤不了慕名而来的游人。当现代的灯光闪耀在古城的大街小巷,那些蟠虺纹的蜿蜒、夔龙纹的凌厉,最终化作城墙灯带上的流光溢彩。淝水之战的壮烈,二十四节气的流转投影在宾阳门上,美好的祝福与愿景在城砖间流淌,你能看见一个新的古城出现在观看者举起的手机镜头中,也显现在每一个欣赏她的人的眼睛里。
但创新总伴随阵痛,老城区及其周边的承载量不足以容纳春节期间的往来人流,为保证春节期间的畅通,只能对老城区进行交通管制,但城区的景交,公交常常面临满座,旅游的第三大要素中的“行”在寿春古城似乎有些步履维艰。九点到二十一点之外的时间,成了老城区拥堵的时段,所以当年二十九晚上的十字街口出现了鲜有的拥堵,忽然想哼唱“离家的人啊,我敬你一杯酒,敬你的沉默和每一次怒吼……”可是,当央视的镜头横扫整个古城,我看见这里人潮涌动,灵动的剪纸,精湛的豆腐工艺和身穿汉服的大人孩子美好的笑容,人们口中消失的年味好像在这一刻又回来了,原来,历史从不是枷锁,而是托起新生的坚实臂膀。
二、赠予我喧闹人间,也赠予我静默永恒
“一冬无雨雪,全在正二月”一月的尾声来临伴随着细雨,让古城墙成了水墨长卷。客流量逐渐减少,清洁工用扫把在青石板上划出细密的纹路。热闹之后,总有人将古城打理守护,迎接下一次出发。这一年,以古城为话题的流量多次“上热搜”,有心之人不难看出,这些内容的精致:豆腐宴虽千人千味,但用八公山古法点卤,博物馆的投壶游戏,复原战国箭簇形制。正是这些"无用之事",让寿县在短视频洪流中保住了独特气韵。有人在一场打铁花结束后,在空寂的护城河边遇见守灯的老匠人,他正用长杆挑下灯笼里凝结的蜡泪:"热闹是给客人的,这些烛泪我要带回作坊,明年还能用上。"
三、赠予我归途灯火,也赐予我远行星芒
拥有千万粉丝的账号“大掌柜”夫妇,新年期间的定位在我的附近,原来, 他们在古城寿县过年,“大掌柜”夫人是寿县人。这次他们带着孩子回到家乡,开启体验新年的快乐旅程。在外漂泊的人总是说"小时候觉得这城墙困住了我们,现在才懂它们是系住风筝的线。"这话让我想起文旅项目启动时,那些质疑"古城开发会失了本真"的声音。
如今看着年轻人将楚式漆器纹样融入潮玩设计,听着孩子们在研学课堂用寿州官话诵读"草木摇杀气",忽然明白守护与生长本是一体。就像元宵夜万千孔明灯升起时,古城墙依然沉默地托起所有璀璨,却比任何瞬间都更接近永恒。
再看这满城灯火阑珊,忽然懂得寿县赠予我的,从来不是简单的文旅图景,而是一种生命的范式——既能如城垣般承载岁月沧桑,亦能似宾阳门上的凌霄,年年在旧土绽放新蕊。这大概就是最深的乡愁:当我们奋力向外生长时,总有些根须,早已悄然扎进八百米古城墙的缝隙里。
▌作者:一清
▌编辑:龙震琳
▌审核:小红花
▌抖音号:@shouxianren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