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信,大名鼎鼎的佘太君穆桂英等巾帼女将的故事,竟然是虚构的?真实情况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杨家将的故事,时也势也



北宋时期,宋朝与北方的辽国连年征战,诞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事实上, 北宋和南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诞生民族英雄最多的朝代。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北宋和南宋都是由汉族人建立的封建王朝,但是当时北方的辽国,金国以至于后来的蒙古人,分别是契丹族,女真族和蒙古族,这些北方游牧民族,在两宋时期被认为是外族入侵。

所以抵御辽,金,乃至于蒙古人,就成为了民族大义。

历史上著名的杨家将,岳飞等人,都是两宋时期宋朝朝廷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英雄故事;





甚至现代的武侠小说中,也创作了杨铁心,郭啸天,郭靖,丘处机,杨过,洪七公等英雄人物的形象,其背景同样是南宋末期。

由此可知,两宋时期,中原地区与北方游牧民族之间的矛盾,有多么的深重。

在北宋时代,最为出名的抗辽名将,就是杨家将。

为什么杨家将会如此久负盛名呢?



首先,杨家将中的代表人物杨业,其实并不是诞生在北宋时期,而是比北宋更早的五代时期。

杨业早在五代时就因为战功卓著而担任了一方节度使,到了北宋建立之后,杨业拥兵归顺大宋朝廷,成为了北宋北方地区握有实权的军事领袖。

杨业,以及他的儿子杨延昭等人长期镇守宋朝的北疆,多次与南下入侵的辽国征战。

因为杨家一家子都能征善战,所以即使时拥有强大骑兵的辽国,也无法突破杨家人构筑的屏障,杨业也因此博得了一个杨无敌的名号。



在当时,可以说有杨家将在,北方无虞。

其实,现在民间流传的杨家将的故事,大多是由文学作品演义而来,内容不乏艺术创作的成分。

根据史书的记载,杨业在五代时,是北汉的节度使,在北汉为官三十多年,一直是镇守北汉的北大门。



当时虽然北汉已经是辽国的附属国,但是还是会面对辽国的南侵,杨业厉害的地方就在于,北汉并不是一个强大的国家,面对当时已经统一北方的辽国,却三十多年不落下风

这一段历史主要记载在《辽史》之中。

北汉灭亡之后,杨业归降北宋,被授予左领军大将军,郑州防御使,后来又被派驻到代州,归潘美节制,代州也就是现在山西忻州的代县,主要负责的就是忻州大同这一带的防务。



众所周知,忻州到大同一带,正巧是辽国国土的南界。

其西北是重要的农业区域河套平原,向东北则可以威胁到辽国的京师一带,战略地位相当重要,对于辽国而言,潘美和杨业部部署于此,对于辽国的威慑力也是相当巨大的。

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杨业所在的区域都是辽宋两国征战的核心区域。

面对辽国的大举进攻,杨业展现出了卓越的指挥才能,论理来说,宋军的实力是在辽军之下的,这主要是因为中原地区更多的使用步军,而辽国作为游牧民族,拥有着更为强大的骑兵。



但是杨业因为在北汉时期积累了非常丰富的作战经验,对于应对辽国大军有着非常独到的见解。

因此,不但能够以少胜多,甚至还经常能打出出其不意的胜仗。

这让辽国在正面战场上非常被动,如果杨业以及他的儿子们,能够放开手脚在北疆持续巩固胜势,或许两宋的命运会发生不一样的变化。



可惜可叹之处就在于,两宋虽然一直奋力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但两宋都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就是对于带兵打仗的将军,颇为不信任。

因为杨业的战绩出色,让主将潘美非常忌惮,他生怕杨业抢了自己的功绩,因此,频繁上书皇帝,极尽诽谤之能。

眼看着宋太宗对于杨业并未生出嫌隙,就借着以此主动进攻的机会,对杨业下黑手。



当时,杨业所部连战连捷,虽然势头很好,但潘美所带领的主力军队却打了败仗,让整个战事陷入被动。

为了保存主力,北宋不得不撤军,杨业这个时候建议,主力已经吃了败仗,不宜决战,而应该避其锋芒;

但是潘美及其副将却对杨业嗤之以鼻,认为杨业是懦弱畏敌,因此没有采纳杨业的意见,反而勒令杨业铤而走险主动出击。



果不其然,强行出击,早已丧失了天时地利,杨业纵然有着出色的指挥才能,也是吃了败仗。

当时,如果潘美能够及时接应,即使战败,也不至于损兵折将,但偏偏在关键的时候,潘美得到了杨业战败的消息,竟然弃杨业于不顾,自己跑了。

这样一来,失去接应的杨业陷入了辽国的团团包围之中,杨业和他的四子杨延玉以及几个副将力战而亡。

杨业去世之后,杨业的七个儿子同样英勇善战,但无奈,宋朝羸弱,奸臣当道,面对辽国势大,逐一折损,以至于杨家的男儿郎全部战死沙场。



自此,才有了佘太君挂帅出征的故事。



事实上,历史上佘太君是有历史原型的,但是杨家剩余了11女将则是虚构的。

根据一些文学作品的记载,杨家的十二女将指的是的佘太君,穆桂英,杨八妹,周云镜,耿金花,蔡秀英,董月娥,孟金榜,耶律金娥,马赛英,杜金娥,王兰英。



其中,佘太君在历史上确实是杨业的妻子,并且在杨业战败身亡之后,联合母家与杨家剩余的力量继续镇守北方,的的确确是一位出色的女将。

但是除了佘太君之外,其他的女性角色则全部是由文学作品,话本,戏曲衍生出来的虚构人物。

比如穆桂英,的身份是杨宗保的妻子,而事实上,不但穆桂英是虚构的艺术人物,连杨宗保也是虚构的人物。



而著名的杨延昭,在杨家将的故事里是杨业的六儿子,但事实上,杨延昭是杨业的长子。

虽然这些巾帼女英雄都是虚构的人物,但不得不说,传唱至今的杨家将的故事,代表了两宋时期,中原汉族人民抵御外辱的坚定决心,也成为了后世爱国题材一个典型展示。

在故事中,周云镜是死于金沙滩,当时辽宋和谈,周云镜为了帮皇帝脱困,牺牲自己,代替在乱军中丧生的人。



第二位是耿金花,耿金花也是出身将门,可谓虎女,虽然演义中对她的着墨不多,但也是一位猛将。

第三位是董月娥,她箭术出神,不过,她并不是死于对阵辽国的战争中,而是死在了与西夏的战争中。

孟四娘孟金榜,在小说中被描绘为一个天生神力的大力士,同样是战死沙场。



耶律金娥则是另一种意义的代表,从她的姓氏就能看到,她是辽国人,契丹族,但是嫁给了杨四郎之后,就选择与夫君一道,对抗辽国。

事实上在故事中,她的另一重身份是辽国萧太后的次女,这样的身份其实更应该是左右为难更加贴切,显然,在故事中过于剧本化。

与耶律金娥类似设定的角色还有王兰英,她在小说中是西夏公主,最终却死在了西征西夏的途中。



马赛英,是一位战技卓越,以灵巧速度见长的女性,战力非凡,最终死于寡不敌众。

杜金娥的出身则是草莽,她的父亲被设定为土匪,所以她也极其凶悍,同样死于包围。

接下来是蔡秀英,在文学作品中着墨不多,同样战死沙场。

杨八妹,则是这些女将中的一个特例,因为她并不是嫁进杨家的,而是杨业的女儿,最终死于箭雨。



杨家12女将中着墨最多的无疑是佘太君和穆桂英。

不过,这二人的结局同样悲惨,穆桂英虽然战绩卓著,但最终死于乱箭穿心,甚至死后连头都被挂在阵前,以此来恐吓宋朝。

12女将中,唯一得以善终的是佘太君,在文学作品里,她活到百岁高龄,目睹杨家后人的成长,算是给整个故事一个好结局。



但实际上,这12女将里,只有佘太君一人是有历史原型的,而且佘太君本人去世时,也只有77岁。

毫无疑问,文学作品的演义,目的是为了凸显杨家满门忠烈,体现的是民间众人对于忠君爱国,抵御外辱的情结;

虽然是虚构的,但千百年来,杨家将的故事传扬日久,依旧震撼人心。

【免责声明】:本文创作宗旨是传播正能量,杜绝任何低俗或违规内容。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私信及时联系我们(评论区有时看不到),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