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马富春 通讯员 黄莹
“X9036次,上发2道准备接车!”2月6日早晨,刚接到作业通知,兰州北站青年职工许洋和王瑞就迅速穿好作业服,背上工具包直奔编组场。
许洋是兰州北车站货检车间乙班班组长,也是全国铁路青年文明号号长,王瑞是上行出发场货运检查员,两人共同负责这趟货物列车的货运检查作业。X9036次是从霍尔果斯出境的中欧班列,要在车站进行技术作业,作业时间短,标准高。
刚走出温暖的作业岗点,一阵冷冽寒风吹来,冷热交替,两人不禁打了个寒战。两人顶着寒风,手比、眼看、口呼越过股道,快步来到上发2道两边,等待中欧班列进站。
查看箱体有无渗漏、观察集装箱有无位移、敲击检查车体锁闭是否完好.....待车停稳,许洋和王瑞同时从车两边开始作业,压缩作业时间。
“中欧班列要在40分钟内完成机车换挂、列检、货检、列尾摘挂等技术作业,时间非常紧张。”今年35岁的许洋业务过硬,是车站青年班组长,同样也是青年业务骨干,每次重点任务都冲在前。
手拿专用手电,许洋边走边仔细查看着每个集装箱和车体的连结处。“我们上发货检共有8人,平均每个班要对15列货物列车进行检查,一列货物列车50节左右,一个班下来要走差不多20公里。”作业完的许洋从工具包里掏出粉笔,在车体上做着检查标记。
“中欧班列是我们的作业重点,开行距离远,时间长,千万不能马虎,万一中途发生货物散落渗漏,不仅影响班列开行质量,还会对线路上后续车辆造成危害。”王瑞是班组里的“业务达人”,也是许洋的好搭档,经他们检查的货物列车从没有发生过问题。
兰州北车站位于陇海、兰新、包兰、兰渝、兰青铁路干线的交汇处,是路网型编站,平均每天有260多列货物列车进出车站,同时也是中欧班列西通道的“必经之地”。许洋带领的货检乙班,主要负责对到发出发的列车货物装载加固情况进行检查,是货物运输安全的“青年护航小队”。
“发站团结新村,到站阿拉山口,换长1.7......”就在许洋和王瑞对货物列车装载加固情况进行检查的同时,同事顾金轩已经从X9036次司机手里接过两大摞货票,回到作业岗点,开始进行货票与列车编组顺序表和现车的“三核对”。
这些票据就是中欧班列的“通关文牒”,上面记录了货品的出发地、目的地和品类等重要信息,里面还有一些进出口相关文件,一节车就是一个牛皮纸袋。X9036次共有52节车,顾金轩也要在40分钟内完成票据核对,再将货票交还给司机。
核对完票据,顾金轩又将编组顺序表拉到开头,对换长、载重再次确认后,麻利地将货票分成两摞,用塑料绳十字捆绑结实后,装到两个大塑料袋里,一手一袋,快步向上行出发场2道走去,双手托起票据,交还到司机手里。
2014年入职的顾金轩也是一名货运检查员,上班十余年,见证了中欧班列的发展,“中欧班列的品类越来越丰富了,化妆品、生活用品、奶粉、汽车......应有尽有,而且开行数量也越来越多了。”
顾金轩说,2013年,兰州北站建站之初,全年在车站进行技术作业的中欧班列只有60余列,到2024年,平均每月有近750列中欧班列在车站进行技术作业。
春节期间,节日物资需求旺盛,车流量一直高位运行,“青年护航小队”的任务量很大,好在大家已经适应了铁路的工作“节奏”。“中欧班列开行越来越多,但我们的作业标准不会降,一定让每一趟班列能够平安到达目的地。”兰州北站相关负责人说。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