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重读了一遍《决战朝鲜》,回过头来看看中东的局势,其实和朝鲜战争时期几乎一模一样,叙利亚就是当时的朝鲜,伊朗就是当时的东大,背后是俄罗斯和美国。



大家都想做棋手,这一点毛病也没有,毕竟国家只能站在自身利益上考虑问题,当时东大选择躬身入局,这才有“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伊朗则选择避战,选择跟抵抗之弧切割,只不过不打这一拳就没有后面的一切。

打不打是一回事,打不打得开局面又是另外一回事,但你打都不敢打,别人想帮你都没有理由,尤其是面对西方这种海盗文明的国家,你越软弱他们就越不会放过你。

伊朗缺乏这种真刀真枪跟西方动手的经验,他们还是太天真了,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对西方抱着幻想,岂不知自己都被制裁了60多年了,他们从开始就被树立成了敌人。



当年东大下场之前,国内也是一帮人不敢打,哪怕到现在都有人说朝鲜战争不该打,这些人都是觉悟很低的,伊朗现在不下场看似赚了便宜,实际上正在逐渐被大国抛弃,最终只会被摆上菜单。

希望更多人读一读《决战朝鲜》,这场战争称得上是我们的立国之战,我们付出了代价,也证明了自己的价值,才有资格上桌,一代人打了三代人的仗不是白说的,而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缅怀那些英烈。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尽管东大一直在为伊朗创造外部条件,给伊朗一个表现的机会,结果是棋子的命却得了棋手的病,如果一个国家搞不清楚自己的定位,是无法翻身的,那只能被放弃了。



没人叫你当小弟,小弟也不是谁都能当的,还想跟东大比定力,问题是东大真的能不断拿出新东西来,而伊朗总想着左右逢源,一边要援助一边却想着怎么把东大卖掉。

这个世界上本没有什么中俄伊大三角,只有证明了自己有价值,才能从棋子变为棋手,所以说伊朗跟东大之间,差了一场朝鲜战争,如果伊朗看不懂,那就不必提了。

当年朝鲜局势比现在差得多,但教员仍然力排众议果断出兵,这一仗的红利直到现在我们都在吃,但喝水不忘挖井人,想了解那段历史的可以看看《决战朝鲜》,那些英雄们做出的牺牲和承受的痛苦,终将在历史和时间中显露其光辉和价值。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