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了第一辆车后,我深刻体会到了其中的便利与乐趣。

毕竟,从依靠双腿走路,到拥有自己的车,这种转变实在太震撼了。

但用了几年之后,问题也开始显现:比如使用成本太高、保值率低、一些小故障时常困扰等等。

所以,如果让我重新选择第二辆车,我绝不会选这3种车型。

倒不是自己矫情,而是和数百名车友交流过,发现这些车型真的很不给力。



首先,就是短续航的新能源车。

说白了,不管你买纯电还是增程,或者是插混,纯电续航越长越好。

万一选短了,真的后悔莫及!

纯电车的续航问题大家都懂,续航短直接带来“电量焦虑”。

但是你知道吗?插混和增程车的续航短,同样会带来一系列麻烦。

拿我自己的经验来看,之前认为200公里纯电续航,肯定是够用的。

但买回来才发现,其实远远不够。

一方面,纯电续航太短,会存在短途焦虑。

听着或许难以理解,因为上下班也就几十公里,怎么会焦虑呢?

但实际使用下来,就很明显了。

因为说好的180公里续航,能跑150公里就不错了,最后20%还会强制保电。



就这个情况,但凡没有计划外的事情还能接受,一旦出现变故,续航就不够用了。

此时呢?去充电感觉浪费时间,不去充电又心疼钱——真的有些焦虑。

另一方面,纯电续航很短,也会影响电池寿命。

因为电池存在循环寿命,充放次数太多,健康度会明显下降。

但增程/插混往往很尴尬——因为它的使用环境就决定了,充放电次数会很高。

此外,你不可能像纯电车那样,保持在20-90%内使用,维持电池最佳充放区间。

这样一来,电池的寿命下降的就更快了。

所以,有得选,还是买纯电续航长一些的插混/增程。

这样既可以用得舒服点,也不担心电池衰减,卖二手时也会更保值。



其次,就是油耗较高的车。

很多人买车时,往往觉得油耗是个小问题,甚至觉得多几升油费,似乎也没什么大不了。

但如果你长期开下去,就会发现,油耗的差距积少成多,最后可能会让你大吃一惊。

拿我朋友来说,前年他买了一辆油耗较高的SUV。

刚开始的时候,他觉得还好,跟开惯的轿车差不多,能接受”

结果开了半年,他才意识到,油费成了他最大的一项开销。

尤其是每天上下班,城市交通拥堵时油耗飞升,油表就像是在过山车一样。

一天下来油费,比他想象的要贵得多。



加上现在油价一涨再涨,油费每月的支出远超预期,让他开始后悔。

而且油耗高的车,除了日常开销,保养成本也不低。

油耗越高,意味着发动机的负担越重,长期使用下来的维修费用也水涨船高。

所以,买第二辆车,我肯定不会选择油耗那么高的。

因为真不像想象中的那样,就差1-2升油而已。

实际在城市工况下,远比想象中费油!

而且,考虑到现在新能源车发展迅速,油耗高的车不仅在长期使用中不划算。

卖二手的时候,也会遇到保值难的问题!



最后,就是自己喜欢的冷门车。

很多人买车时,总想着要有个性,喜欢那些小众、冷门的车型。

我也曾经这样想过,认为买一辆不那么常见的车,开出去肯定特别有面子:

别人都看得眼热,觉得自己很独特。

但你知道吗,冷门车的麻烦,其实比你想象的要多得多。

拿维修维保来说,就很麻烦。

因为冷门车的售后门店很少,配件调配也很难搞定。

拿我朋友来说,买了辆冷门品牌的车,刚开始觉得很独特,车子外观和配置都挺不错的。

但是用了半年多,他就开始遇到问题了——每次去维修,配件都得从外地调货,等的时间长得让人抓狂。



这也就算了。

开了几年后,他想转卖,要么就是车贩子根本不受,要么就是折扣率简直惊人…

就这种情况,真的太无奈了。

关键他还是比较幸运的用户,像买极越、高合、菲克这也的车主,就更惨了。

毕竟,销量不行直接面临倒闭或者破产,车辆的后续使用都成了问题。

这会是个例吗?肯定不是!

毕竟,现在的汽车市场面临着大洗牌,倒闭的品牌越来越多。

所以,为了安全起见,最好别碰冷门车——因为它们既麻烦,风险很大。



总的来看,以上这3类车,建议大家能不买就不买。

真不是矫情,是很多人的“血泪教训”!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