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杭州2月8日电 题:青年与乡村的双向奔赴——浙江安吉青年入乡新观察
  新华社记者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提出鼓励和引导青年入乡发展和就业创业。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源地浙江安吉,把“招引10万青年大学生”作为县域第一战略目标,不断优化青年人才就业创业政策,为青年铺路搭桥,提供更大发展空间。
  一大批青年来到安吉,在这座浙西北山区小城创新创业、出彩圆梦。近日,新华社记者深入安吉调研采访,近距离观察安吉青年入乡实践发展。

      用青山吸引青年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在安吉县余村村,绿水青山之外,“青年理想集结地”的新标签格外醒目。
  2023年,余村村联合周边村集结整合利用3.7万平方米土地、建筑等闲置资源,打造出青年专属的创业空间——青来集。仅仅1年多时间,就集聚了60多个合伙人和新经济项目,涌现50多处新业态、新场景,吸引1200余名青年人才在这里常态化办公。    
  青来集运营主理人丁文文说:“这里亦城亦乡,是介于城市和乡村之间的一个创业生活平台。”
  “良好生态环境是安吉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安吉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沈小波介绍,安吉将吸引青年入乡发展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在好风景里搭建大舞台。
  “95后”小伙徐梓铎近年来在安吉创业。在他看来,大城市有的创业硬件设施安吉也有,但安吉有的“推窗见绿、出门见景”却是大城市所稀缺的。 
  如今,一大批青年纷至沓来,怀揣梦想,带着新思维,为乡村发展注入创意与力量,带来新的生活方式。
  走进老矿坑,一汪幽深湛蓝的心形湖水,是“深蓝计划”的独特风景。这间由300亩废弃矿坑改造的咖啡店,一年接待游客60余万人次。100多人的运营团队,基本都是大学生。
  走进白茶原,大型创意中心提供各种创意实验室,藏有近一万册图书画册,一群有创意有想法的青年在这里长期生活和工作。
  数据显示,2022年以来,安吉“引育青创”项目617个,引进新经济企业60余家,集聚高校毕业生3000余名,平均每家企业带来近50名青年。
  “青年力”已成安吉新标签。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看到了乡村独特的美,看到了乡村大有可为的前景。
      靠“诚意”留住青年

  “村里卖咖啡,谁来喝?”“偏远落后村想致富,互联网流量能帮多大忙?”……当记者走进安吉青创学院的一间会议室,50多名来自上海、江苏、浙江等地的青年学员正在提问。这是青创学院开办的第4期乡村主理人班,主题是“村咖”。
  2024年8月,安吉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县建控集团联合成立青创学院,采取“国企主导+主理人运营+部门协调”的运营模式,系统性打造特色化、专业化青年创业培训体系,提供一站式创业就业服务。    
  “这一模式发挥国企、部门、乡村主理人等多方优势,解决了乡村主理人培育体系市场化运作的难题,将分散的资源有机整合,变‘单兵作战’为‘团队协作’。”作为安吉青创学院运营主体,安吉建控集团下属人才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
  为了留住青年人,安吉拿出了自己的“诚意”——
  就业有补贴。出台支持青年入乡发展就业创业相关政策,不同学历层次的青年在安吉就业可享受每月1200元至4500元不等补贴。
  创业有支撑。成立“两山梦想基金”,专门用于投资早期人才和青创项目。整合县内银行信贷资源,上线“银行超市”应用,搭建资金供需桥梁,已为23家人才企业、88个青创团队发放贷款近2亿元。
  安居有保障。在全省创新实施“土地出让、国企承建、按份共有”模式下的“共有产权住房”新举措,入乡青年根据学历可享受10万元至50万元的房票补贴。目前已有650余名符合条件的入乡青年享受到政策红利。
  朱冰倩是安吉县鲁家村人,原计划出国读研的她,最终选择回乡创业。“我仔细研究过县里的政策,发现回来创业的成本不高。”朱冰倩说,“县里给年轻人提供了有力保障,为什么不试试呢?”
  除了回来的“原乡人”,还有留下的“异乡人”。
  2023年,在安吉举办的首届“两山杯”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新创意创业大赛中,来自福建三明学院的董邱华和其他5位同学一起,凭借一个苔藓主题的创新创业项目,获得100万元奖金。
  如今,他们在安吉孝丰镇赋石村开展苔藓种植和微景观制作,在小苔藓里寻找更多商机。
  据了解,2022年以来,安吉已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64亿元,并实现人才按月领取就业、创业、租房三项政策补贴;大力推进10万套职工(人才)公寓建设,创新出台“人才共有产权住房”政策,目前已累计推出共有产权房近4500套,724名青年人才享受到政策红利。
  围绕搭建创业平台,全要素保障青年创业就业,安吉还依托村内的闲置资源资产等,系统构建了“百(百人楼、百人村)、千(千人园)、万(万人城)”的梯度青年创业空间,在全县范围内布局了30个百人楼(村),为青年就业创业提供广阔天地。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青年有岗位留下来,有信心留下来,有归属留下来。”安吉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彭琳说。
      让青年改变青山

  春节前,记者来到安吉夏阳村,正赶上村里发年货。村民们拎着食用油、坚果礼盒等节日礼品,一个个喜上眉梢。盘点账本,村集体全年经营性收入达320万元,全村旅游收入达800余万元。
  几年前,夏阳村还是安吉县出了名的落后村,如今的变化离不开一群年轻的村干部。
  鲍鑫,夏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2020年8月从上海一家企业辞职返乡。和他搭班子的也是年轻人,村两委班子的平均年龄从58岁降到30.8岁。
  年轻人能不能干好,村里人心存疑虑。“你要是能给村里装上路灯,我就服你。”一位阿公说。“再难也要办。”鲍鑫通过联系镇政府,申报对接助农项目,村里的路灯亮起来了。村民的看法有了转变:“看来你是真能给村里办点事。”
  从环境整治干起,鲍鑫带着村里人肩挑背扛车拉,光垃圾就装了57车,啤酒瓶又捡了7车,村里环境焕然一新。
  村里水库边一块天然大草坪的美图在网络平台流传,引来大牌服装、香水、汽车等商家主动上门租“风景”拍广告。
  青年治村,青年兴村。
  以村级后备干部身份回到大竹园村任职的沈金龙,牵头成立乡旅梦工厂,13家知名民宿落地经营,每年为村集体增收50万元;上墅村“85后”村支书蔡松鹤,通过改造闲置卫生院、民房来打造大麓书院,衍生出演出+民宿、演出+文创、演出+咖啡等新业态,吸引12个创业团队入驻……
  “深蓝计划”打破了传统咖啡馆的经营模式,正契合当下年轻人愿意为情绪价值买单的消费心理。短短1年,咖啡馆营收超过2000万元。当初,村民和村集体以资金、资源入股,如今正享受着经营分红。
  “年轻人的脑筋就是活络”,提起“深蓝计划”,村民们无不竖起大拇指。 
  “安吉的实践充分证明,乡村发展要靠广大青年挺膺担当,乡村振兴为青年人提供了施展才华的用武之地。”湖州市委常委、安吉县委书记杨卫东说。近年来,安吉县开展“乡村振兴新青年”行动,选配一批有大学学历、经营经历、干事阅历的青年返乡任职。
  “大批青年为乡村带来了新业态、新场景、新风尚,他们带着创意和热爱,激发乡村创新创业活力。”安吉DNA数字游民公社主理人梭梭说。
  “青年入乡,不仅给乡村带来物质生活的改善,还有精神上的丰富。”浙江省人大代表何晓红说,“你看那青年人扎堆的地方,村里老人的精气神都不一样。”
  青来万物生。实现青年与乡村的双向奔赴,安吉的探索还在继续。(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